爽然自失

  • 成语读音shuǎng rán zì shī
  •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不知所以的样子
  •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 成语正音
  • 繁体字形爽然自失
  • 英文翻译fell lost

成语意思解释

见“爽然若失”。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公爽然自失,而悔无及矣。”

成语造句

朱自清《那里走》:“但转念到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的时候,我又爽然自失。”

肃宗爽然自失,顿足道:“今将奈何?”。

及讀雪峰、雪竇諸大老拈提語,爽然自失,洪公此傳,未可過諸老門限也。

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杨离见他居然一语道破自己曲中之意,一时爽然自失,脱口道:“原来公子竟也听出在下曲中之意……”。

曾国藩的内心,是鄙夷、憎恶“奉洋若神”的,当买办起家的杨坊被打,他在信中说“足使挟洋人自重者爽然自失”,称心而快意。

“爽然自失”单字意思解释

“爽然自失”的近义词

“爽然自失”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