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 有度》:“法不阿贵,强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成语意思: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阿斗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比喻扶持不起来的人
成语出处:陆天明《省委书记》:“万一马扬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嘴上行,实干不行。”
成语意思: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成语意思: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成语出处:《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
成语意思:置灯于笼中,并以口气嘘物取暖。比喻写作之勤奋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因为简择数条,附此录之末,以不没其篝灯呵冻之劳。”
成语意思: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成语意思:呵:大声呵斥;问天:向天发问。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成语出处:汉 王逸《天问序》:“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
成语意思:呵笔:吹热气解冻笔;寻诗:寻觅诗句。形容冬日苦吟
成语出处:唐·罗隐《雪》诗:“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成语意思: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没有顾虑,敢做敢为。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宣鉴禅师》:“是子将来有把茅盖头,呵佛骂祖去在。”
成语意思:呵欠:困倦时往往情不自禁地张开大口吸气的现象。不断的打哈欠。①形容尚未睡醒。②比喻非常疲倦的样子。亦作“哈气连天”。
成语出处:①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春花也为起得早了,在小师父房里打盹,听得家主婆叫响,呵欠连天,走到面前。”②又卷一:“众人都被风颠得头晕,个个是呵欠连天,不肯同去。”
成语意思:指古代的两件宝剑
成语出处: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8回:“众夫散出,焕密启其函,见其光芒射目,乃是宝剑二口,靶上刻有字号,名曰龙泉太阿。”
成语意思: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梦》:“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成语意思: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成语出处:《新唐书·路岩传》:“奢肆不法,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成语意思: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务正说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成语意思:歙县的漆,东阿的胶,即指胶漆。比喻情意相投。
成语出处:《剪灯余话 田洙遇薛源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成语意思:正:公正;阿:偏袒。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宠传》:“而宠与中山相汝南张彬、东平相应顺守正不阿。”
成语意思: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成语出处:《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
成语意思:太阿:泰阿,宝剑名;握:执持。比喻掌握权柄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内臣兼掌印厂》:“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无过虑。”
成语意思:太阿:宝剑名;柄:器物的把儿。比喻权柄、权力
成语出处:清·觉佛《女英雄》:“昏君无北伐之心,奸相操太阿之柄。”
成语意思: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成语出处: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