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形容坚定挺拔;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古华《芙蓉镇》:“抽茎了,长叶了,铁骨青枝,傲然屹立。”
成语意思: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成语出处:《上饶集中营 炼狱散记》:“墙上草,风吹摇摆、霜冻枯萎;而腊梅,却傲霜斗雪,开出满树繁花。”
成语意思:傲世:傲视当世;轻:轻视;物:他人或环境。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指孤高自傲,处世不与一般流俗苟同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齐俗训》:“傲世轻物,不污于俗。”
成语意思: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成语意思: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成语出处: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柴屑粪渣,零零散散地散布在路上。”
成语意思: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现今这小厮傲头傲脑,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着他才好!”
成语意思:傲:傲慢,蔑视。形容菊花凌霜傲雪,不为严寒所屈
成语出处:宋 苏轼《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成语意思:聱牙:不顺口。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
成语出处:《明史 文苑传三 李攀龙》:“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成语意思:指耗费灯油。多指日夜忙碌。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二五回:“此时贾赦、贾政又恐哭坏了贾母,日夜熬油费火,闹得上下不安。”
成语意思:傲视白雪;欺凌寒霜。形容不怕严寒。又比喻人不畏逆境。
成语出处: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成语意思: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成语意思:形容不畏严寒;傲然挺立于霜雪之中。
成语出处:宋 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成语意思:耗费心神和气力。
成语出处:马烽《太阳刚刚出山》:“我熬心费力办农业社,结果给组织上留下这么个印象。”
成语意思:奥援:暗中支持的力量;有灵:有神通。指旧时官场的钻营、勾结,暗通关节,显露神通
成语出处:明 文秉《先拨志始》下卷:“皆大慝巨奸,或燕处于园亭,或潜藏于京邸,奥援有灵,朝廷无法。”
成语意思: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成语出处:清 钱谦益《题归太仆文集》:“推公之意,其必以聱牙诎曲不识字句者为古耶?”
成语意思:聱牙:不顺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成语意思:聱牙:不顺口;诘曲: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成语出处:清 郑相如《汉林四传 开明君传》:“有荐伏生工《尚书》,上诏中大夫晁错至其家,从七岁好口授书文,聱牙诘曲。”
成语意思: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成语出处:清 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为诗好为聱牙诘屈之语,多不自解。”
成语意思: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亦作“鳌掷鲸呿”。
成语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龙浮马负之图,已曾抉奥运会;鳌掷鲸吞之句,无不深研。”
成语意思:见“鳌掷鲸吞”。
成语出处:清·宋荦《漫堂说诗》三:“至于杜之海涵地负,韩之鳌掷鲸呿,尚有所未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