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成语意思:朋友结为异姓兄弟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3回:“你说起拜把子,我说个笑话给你听。”
成语意思: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成语意思: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
成语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一时失足。”
成语意思:拔:超出。萃:原谓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超出一般,在众人之上。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蔡邕传》:“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
成语意思:犹言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成语出处:《宋书 孝义传 潘综》:“二子微猷,弥久弥芳。拔丛出类,景行朝阳。”
成语意思:同“出类拔萃”。指高出众人。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 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成语意思:①指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②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
成语出处:唐 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成语意思:拔出钉子,抽掉楔子。比喻解除困难。
成语出处: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大众恐有不能了达,心生疑惑者,请垂下问,我与他拔丁抽楔。”
成语意思: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成语出处:郭沫若《春天的信号》:“虽然只是一根嫩苗,只要它不遭遇斧斤,我们可以预言,它一定会拔地参天。”
成语意思:横行霸道,蛮横无理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还有等刁民恶棍,结交官府,盘剥乡愚,仗着银钱霸道横行,无恶不作。”
成语意思:指动武。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
成语意思: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见义勇为。常与“路见不平”搭配使用。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连环记》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成语意思:拔:抽出。拔出刀来助战,多指见义勇为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紫钗记·剑合钗圆》:“想起黄衫豪客也,女伴仍袖手旁观,英雄拔刀相济。”
成语意思: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成语出处: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成语意思: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成语出处:唐 孙樵《与王霖秀才书》:“譬玉川子《月蚀诗》、杨司城《华山赋》、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成语意思: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成语出处:明 郭勋《英烈传》第49回:“乌龙镇上驻不得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成语意思: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成语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还有一个小目的,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痛快’者,给他一个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成语意思: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成语出处:唐 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
成语意思:比喻多此一举。
成语出处:宋 苏轼《答程彝仲推官书》:“所示自是一篇高文,大似把饭叫饥,聊发千里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