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建立国家,安定天下。同“立国安邦”。
成语出处: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想五帝之世,求贤用士,立业安邦,你是不知也。”
成语意思:惟:乃,是;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成语出处:《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成语意思: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成语意思:比喻出色的父亲生出出色的儿子
成语出处:《三辅决录》:“昨日仲将来,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
成语意思: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书 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成语意思:见“剖蚌求珠”。
成语出处:明·谢榛《四溟诗话》第四卷:“易若剖蚌得珠,难如破石求玉。”
成语意思:指以经商为职业的个人往来各地贩卖货物牟利或指个人全权处事
成语出处:张爱玲《小艾》:“小艾听他们说起来,大概有根是跑单帮发财的。”
成语意思:偎:紧贴。轻轻地依靠在一起,十分亲热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定情》:“庭花不及娇模样,轻偎低傍,这厮影衣光,掩映出丰姿千状。”
成语意思:见“入国问俗”。
成语出处:叶圣陶《席间》:“‘入邦问俗,古之道也。’主人唱着古人的调子。”
成语意思:《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后因以“人亡邦瘁”谓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成语出处:《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
成语意思:形容处事简单明快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29章:“他本来也没准备耽搁这么长时间,心想行不行三锤两棒就完了,他转几天就回来了。”
成语意思:谓严刑拷打。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待要你十拷九棒,万死千生,打杀这个射粮军,哥也,你可甚么那得甚福。”
成语意思:用绳索捆绑
成语出处: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2章:“他们都被绳捆索绑,在村民的前面站着。”
成语意思:指使弄刀枪棍棒等兵器,借指习武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因他会写诸家字体,人都唤他做圣手书生。又会使枪弄棒,舞剑抡刀。”
成语意思:搠:戳。搬弄兵器,指动武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他庄上如常有搠枪使棒的人来,如何知他做这般的事?”
成语意思:旧时为压倒犯人的气焰,用棍棒打刚抓到或解到的犯人的腿或臀部。借指灭人威风的工具或手段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先皇太祖武德皇帝圣旨事例,但凡新入流配的人,须先吃一百杀威棒。”
成语意思:亦作“使性傍气”。亦作“使性掼气”。发脾气;撒气。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1回:“这玉簪又气不愤,使性谤气,牵家打伙,在厨房内打小鸾,骂兰香。”
成语意思:见“使性谤气”。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3回:“连这等一下刚毅不屈的仲由老官尚且努唇胀嘴,使性傍气,嘴舌先生。”
成语意思: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同“铁杵磨成针”。
成语出处:清 颐琐《黄绣球》第十章:“拼着些坚忍工夫,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看似发达的迟,实在收效最速。”
成语意思:挥舞着棍棒,高压统治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6章:“人民都成了反革命,而真正的反革命都戴着马克思主义的面具,在人民头上舞棍弄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