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形容取胜之易。
成语出处:《管子·制分》:“人事荒乱,以十破百;器备不行,以半击倍。”尹知章注:“敌国器备,不可施行;故此虽半,可以击彼之倍。”
成语意思:猿和鹤凄厉地啼叫。
成语出处:宋 朱熹《送籍溪胡丈赴馆供职》诗之二:“猿悲鹤怨因何事?只恐先生袖手归。”
成语意思:如云似海的愁思。
成语出处:《梁书·豫章王综传》:“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揜抑。”
成语意思: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成语意思:形容人群拥挤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当日看的是挨肩叠背。”
成语意思:形容人群拥挤。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当日看的是挨肩迭背。
成语意思:挨肩:肩和肩相靠。搭背:手搭在别人背上。形容极其亲昵的样子。
成语出处:《官场维新记》第九回:“小玉凤见是警察局的大人到了,连忙抛了各客,溜进房间里来,与袁伯珍挨肩搭背的坐在一块儿。”
成语意思:挨:靠近;擦:接触。形容紧紧挨着;也形容人多而拥挤。
成语出处:《清平山堂话本 错认尸》:“当日闹动城里城外人都得知,男子妇人,挨肩擦背,不计其数,一齐来看。”
成语意思: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 洪仁玕《英杰归真》:“而世人不知。懵懵然以为崇德报功,向龟蛇而叩首,对木石而鞠躬,此多是猾聃诡谲,妖佛妄为,卑卑不足道也。”
成语意思:背:背弃;投:投奔。指背离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背离昏主,投向明君
成语出处: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楔子:“贤臣择明主而仕,背暗投明,古之常理也。”
成语意思:指人所喜爱珍贵的物体
成语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9章:“宝生在他们老公母俩心上,真像命根子,宝贝疙瘩。”
成语意思:看过的碑文能背诵,棋局乱后能复旧。指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旧唐书 文苑传上 张蕴古》:“张蕴古,相州洹水人也。性聪敏,博涉书传,善缀文,能背碑覆局,尤晓时务,为州闾所称。”
成语意思: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
成语意思: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成语意思: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成语意思: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成语出处: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成语意思: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无廉耻。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成语意思: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王良传》:“(王良)在位恭俭,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
成语意思:指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成语出处:巴金《家》九:“但是风雅的事又怎幺能够同卫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
成语意思: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成语出处:《史记 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