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闭:躲避;羞:害臊。闭月形容貂禅,羞花形容杨玉环。使月亮见了也躲避起来,花儿见了也自觉羞愧。形容女子貌美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少不知愁》:“芳容鱼沉雁落,美貌月闭花羞;肌骨天然自好,不搽脂粉风流。”
成语意思: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谓原物归还,并无损失。
成语出处: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八回:“[你]敢是有甚么方法,能把那位客人失去的四百番花边,原璧归赵么?”
成语意思:亦作“一笔勾销”。全部取消之意。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婚约一纸,只须一笔勾消。”
成语意思:勾销:取消;抹掉。用笔在书面材料上勾画一下;表示事情已经了结或取消。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一概不计较。
成语出处: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第七卷:“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成语意思: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似此不必学温韦,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
成语意思:不用多思索,一动笔就写出来了。形容写文章快。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然而中国的习惯,这些句子是摇笔即来,不假思索的。”
成语意思: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成语出处:语出《法华经 法师功德品》:“下至阿鼻地狱。”
成语意思:坐着等死。指不积极想办法,坐等灭亡。
成语出处:明 李贽《焚书 复邓鼎石》:“惟是世人无才无术,或有才术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趋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毙。”
成语意思: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成语出处:《论语 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成语意思:逼:逼迫。迫不得已
成语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85卷:“欲此求方,终不可得,云伟骨未应得之,逼不得已,妻尸解而去。”
成语意思: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各种弊害都产生出来了。
成语出处:梁启超《政治学学理摭言》:“则以智慧程度未达于大多数,而欲幸福之程度进于大多数,未有不百弊丛生,而贻反对之徒以口实者也。”
成语意思:兵:出兵打仗;逼:威胁;好:指友好国家。不出兵威胁友好的国家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相鲁》:“俘不干盟,兵不偪(逼)好。”
成语意思:紧紧地逼近,毫不松懈
成语出处: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3章:“韩太太一句不让,步步紧逼。”
成语意思:一步一步地逼进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8回:“他俩见凌、通二妖步步进逼,心中也是大怒,忙使手中兵器上前敌住。”
成语意思:半壁:半边;江山:国土。指外敌大半入侵或内战割据所造成的国土分裂状态。
成语出处:清 蒋士铨《冬青树 提纲》:“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成语意思: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成语出处:清 钮琇《觚剩 虎林军营唱和》:“昊《怀古》四首《咏岳忠武》云:‘将军野战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撑。’”
成语意思:指讲话时用手势示意
成语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二章:“贾正比比划划地一说,还真给赵庆田遮盖住了。”
成语意思:蔽:遮盖。不能遮风挡雨。形容房屋破烂简陋
成语出处:清·陈瑚《顽潭诗话·无闷谣》:“我有蔽庐,不蔽风雨。”
成语意思: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成语意思:绝对需要,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9回:“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