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改变、劝勉贪图财利、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
成语出处:《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 孙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变贪厉薄,千载闻之,犹有感激。”
成语意思:遍:普遍;全面;鳞:鱼鳞。全身受伤;伤痕 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势很重。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体鳞伤,着实走不动了。”
成语意思:居:在,安置;方:方位,地方。辨别众物的性质、条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
成语出处:《周易 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成语意思:变危急为平安。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成语意思: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成语出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成语意思: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9回:“即将所有金银犒赏三军,涕泣起行,退居濮州雷夏泽中,变姓埋名,农樵为乐。”
成语意思:改变思想;改变打算。
成语出处:《荀子 儒效》:“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
成语意思: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成语出处:《宋书 后妃传论》:“自元嘉以降,内职稍繁,椒庭绮观,千门万户,而淫妆怪饰,变炫无穷。”
成语意思:便宜:方便合适。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 龚遂》:“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成语意思:颜:脸色。因内心的惊惧激怒等而改变面色
成语出处:管桦《不讲理的人》:“阔大爷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
成语意思:犹言鞭辟近里。
成语出处:宋 朱熹《答范伯崇书》:“凡事自立章程,鞭约近里,勿令心志流漫。”
成语意思: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同“便宜从事”。
成语出处:《史记 萧相国世家》:“[萧何]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成语意思:便宜:方便合适;行事:处理事情。指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不必请示自行处理的事情。
成语出处:宋 叶适《奏议 纪纲四》:“始委张浚以川、陕,而宣抚、处置之名立焉,便宜行事之命出焉。”
成语意思:砭: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治疗。救治凡庸鄙陋
成语出处:清 龚炜《巢林笔谈 双忠寺碑文》:“其论足以扶教维风,其文足以砭庸针俗,卓识大力,一空当世作者。”
成语意思: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成语意思: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成语意思:权变:随机应变。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而改变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世务》:“故虽有诚信之心,不知权变,危亡之道也。”
成语意思:徵:古代五音之一;变徵:指古代七声音阶中的第四音级。指悲凉的音乐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成语意思: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论删去正义中讥纬札子》:“残编断简,出于屋壁。”
成语意思: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
成语出处: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经籍会通三》:“古书历世兵革洊更,间有残编裂简,仅以空名,寓于载籍。辑录之家,存而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