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
成语出处:明·徐渭《续英烈传》第22回:“燕兵知是天助,乘风大呼纵击。南兵乱慌慌,只觉风声皆兵,哪里还敢恋战。遂兵不由将,将不顾兵,各各奔溃。”
成语意思: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成语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你教大爷歇歇吧,他病病歪歪!”
成语意思:犹兵不血刃。
成语出处: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威德所加,兵不污刃,收魏博等六州。”
成语意思:指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成语出处:巴金《家》九:“但是风雅的事又怎幺能够同卫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
成语意思:炳炳:光明的样子;凿凿:确实,明确。形容所述明确有据
成语出处:《明史·海瑞等人传赞》:“而指陈时政,炳炳凿凿,鲠亮有足称者。”
成语意思:折: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6回:“袁本初败兵折将。”
成语意思:疾病多是由饮食不慎而引起传染。又作“病由口入”。
成语出处:晋 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成语意思: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晋书·石勒传》:“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亦作“师出无名”。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王书》:“辱告,承上党殿下及匹娄
成语出处:《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成语意思: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北周 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成语意思: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成语出处:《穀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
成语意思:蒂:花或瓜果跟茎连接的部分。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比喻恩爱的夫妻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池畔分开并蒂莲,可堪间阻又经年。”
成语意思: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成语出处: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凭着俺这里兵多将广,马壮人强,量吴国姬光到的那里,就怕着他哩?”
成语意思: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成语出处:唐 杜甫《进艇》诗:“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成语意思:投:投奔。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好坏就去就诊。比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
成语出处:鲁迅《二心集·知难行难》:“再问问看,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见于《红楼梦》上的所谓‘病笃乱投医’了。”
成语意思: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成语出处:清 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差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成语意思:风:通“疯”,疯狂。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
成语出处:宋·苏洵《谏论》:“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
成语意思: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从不假手旁人。”
成语意思: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昨儿巡抚吴大人来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
成语意思:秉:掌握,主持。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成语出处: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书》:“今不务为秉公灭私,振废起坠。”
成语意思:兵:兵器;革:甲胄。兵器装备胡乱遗弃,塞满了道路。形容战祸伤亡惨重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寒温》:“六国亡时,秦汉之际,诸侯相伐,兵革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