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一步一步地逼进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8回:“他俩见凌、通二妖步步进逼,心中也是大怒,忙使手中兵器上前敌住。”
成语意思:获:得到。一百个之中也得不到一个。形容人或物极其难得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50回:“人品自会端正,文移自会清顺、晓畅,然着实是百不获一的。”
成语意思: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不断上升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成语意思:蔽:遮盖。不能遮风挡雨。形容房屋破烂简陋
成语出处:清·陈瑚《顽潭诗话·无闷谣》:“我有蔽庐,不蔽风雨。”
成语意思: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成语意思:辨:辨别,明察。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成语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二折:“如今那宪台疏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弊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不辨龙蛇。”
成语意思:绝对需要,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9回:“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
成语意思:不畏惧艰难险阻。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成语意思: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 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成语意思:指不畏凶险。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成语意思: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不因循守旧。
成语出处:明 李贽《又与从吾》:“苏长公片言只字与金玉同声,虽千古未见其比,则以其胸中绝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不步人脚故耳。”
成语意思:避:回避;强御:有权势的人。刚正无私,不怕有势力的人
成语出处:唐·权德舆《唐西川节度副大使韦公先庙碑铭序》:“操持贵幸,不避强御,缮理宫室,得其时制。”
成语意思: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弱小的一方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成语意思: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成语意思: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进行商品交易。
成语出处:《诗经 卫风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成语意思: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成语意思: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
成语出处:《南史 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成语意思:汤:沸水;火:战火。指不畏凶险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成语意思:失:过失,错误。万无一失。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成语出处:东汉 王充《论衡 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成语意思: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成语出处:《宋史 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