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殆:危险。钱财多了,生命会有危险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况今位尊身危,财多命殆,鄙人知之,何疑君子?”
成语意思:殚:竭尽;痡:过度疲劳。钱财枯竭,民力疲困
成语出处: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汉倾天下,财殚力痡。”
成语意思:才:才能。才能很高,思考细密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0回:“加写‘才大心细,能负责任’两考语。”
成语意思:才调:才情。形容才情风格优异出众
成语出处:《晋书·王接传论》:“才调秀出,见赏知音。”
成语意思:才:才识。短:短浅。涩:迟钝。见识短浅,思路迟钝。指写作能力差。
成语出处: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适当书诏填委之时,才短思涩,目不暇给。”
成语意思:才:才识。识:见识。寡:少。天资高,但见识少。
成语出处:三国·魏·刘邵《人物志》:“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成语意思:葑:蔓青,叶和根、茎都可食,但味苦;菲:芜菁类植物。比喻不因其所短而舍其所长
成语出处:《诗经 邶风 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成语意思:比喻毫无才学。亦用为谦词。
成语出处: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老夫疏于学问,草腹菜肠,对着众位长者,也吟诗一首,万望勿哂者。”
成语意思: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尽”字的俗体“尽”字。
成语出处: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诚斋先生杨公考校湖南漕试,……先生见卷子上书‘盡’字作‘尽’,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成语意思:风:歌谣;俗:风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成语出处:清 俞蛟《梦厂杂著 潮嘉风月》:“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
成语意思:比喻女子嫁给才貌配不上好的人。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紫钗记 哭收钗燕》:“终不然到嫁了人,那里有彩凤去随鸦,老鹮戏弹牙。”
成语意思:妨:妨害。自恃才能广博,有时反而害了自己。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已。”
成语出处: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已。”
成语意思:二酉yǒu:指大酉山、小酉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成语出处: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成语意思:光:光辉;璞:玉石毛料。比喻挑选人才
成语出处:汉·荀爽《与郭叔都书》:“盐车之骥,自非伯乐,无以显名,采光剖璞,以独见宝,实为足下利之。”
成语意思: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
成语出处: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成语意思:才:才能;气:气质。指才调高雅,气质清新
成语出处:唐 韩愈《与孟东野书》:“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
成语意思:形容才思敏捷。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语意思:洁:清白。才能高;品行好。
成语出处:汉 王充《论衡 逢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
成语意思:厚:不可轻薄,端谨。指才能高,品德端谨。
成语出处:汉 王充《论衡 命禄》:“或时才高行厚,命恶,废而不进;知寡德薄,命善,兴而超迈。”
成语意思:才能超众,见识深远。
成语出处:宋·强至《祠部集·送王宾玉》:“志节慷慨忠义俱,才高识远器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