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仙道者云游四方。
成语出处:元 揭傒斯《与萧维斗书》:“公诚能高卧空山,远引遐微,则为巢、许、务、涓之徒可,为严陵、鲁连之徒亦可,虽欲骖风驷霞,诙诡变眩如偓佺、安期、羡门、卢敖、徐福之徒亦可。”
成语意思: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成语出处:《古今小说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木兰可怜父亲多病,扮女为勇,代父其役……餐风宿草,受了百般辛苦。”
成语意思:宿:住宿,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成语出处:元 杨暹《西游记》第五本第20出:“师父力多般,餐风宿露忙投窜,宵衣旰食无撺断,受驱驰百万端。”
成语意思:形容旅途的辛苦。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挂枝儿 送别》:“纵经营千倍利,不如家里安闲。餐风宿水,容颜易变。”
成语意思: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成语出处: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青天白日》:“餐风咽露,跋涉奔波。”
成语意思: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成语出处:明 王守仁《瘗旅文》:“餐风饮露,无尔饥兮。”
成语意思:餐:吃;露:露水。吃的是风,喝的是露水。形容超脱的生活
成语出处:明·张景《飞丸记·意传飞稿》:“武陵津傍,藐姑山上,餐风吸露乘云,那许尘眸相通。”
成语意思:残缺不全的圭璧。指虽然残缺却是很珍贵的东西。
成语出处:宋 楼钥《跋傅梦良所藏山谷书渔父诗》:“书既刊诸石,此虽仅得三分之一,残圭断璧要自可宝。”
成语意思:见“残杯冷炙”。
成语出处:明·刘基《孤儿行》:“清晨采薪日入归,残羹冷饭难充饥。”
成语意思:残:剩余的;羹:有浓汁的食品;炙:烤熟的肉。喝剩下的酒食。可泛指吃剩下的饭菜。旧时引申为权贵们的施舍。有时亦比喻饮食节俭;生活清苦。也作“残杯冷炙”、“羹残炙冷”。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乒乒乓乓,把吃剩的残羹冷炙,翻的到处都是。”
成语意思:残:剩余;膏:油脂;馥:香气。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
成语出处:《新唐书 杜甫传赞》:“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成语意思:吃剩的饭菜,比喻别人取用后剩下的一点儿东西
成语出处:梁实秋《穷》:“不曾看见两个穷人抢食半盂残羹剩饭。”
成语意思: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成语出处: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成语意思: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成语出处:宋 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宋 辛弃疾《鹧鸪天 赋牡丹》词:“愁红惨绿今宵看,恰似吴宫教阵图。
成语意思:惨礉:惨急,用法严酷;恩:恩情。形容用法严酷,不近人情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成语意思:粲花:鲜艳的花朵;论:言论。称赞言论的典雅隽妙。
成语出处: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粲花之论》:“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下,时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
成语意思:战败后残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开昭救忠》第二折:“看了我这些残军败将,你都杀了,倒也是个干净。”
成语意思:粲花:鲜艳的花朵。形容人的言论精妙绝伦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七卷:“此自师粲花之舌耳。然默验人情,实亦为理之所有。”
成语意思:惨:狠毒;残酷;绝:穷尽;人寰:人世;人间。世间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了。形容残酷凄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
成语意思:匡:背壳。比喻名是实非,两不相干。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