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形容本末不相称。
成语出处:《汉书 食货志下》:“上(汉武帝)与汤(张汤)既造白鹿皮币,问异(颜异)。异曰:‘今王侯朝贺以仓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
成语意思: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成语出处:元 张可久《点绛唇 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成语意思:躲躲闪闪貌。犹言藏头露尾。
成语出处: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此时国民眼中,尽是照妖有镜,又何用扭扭捏捏,露影藏形呢?”
成语意思:慢藏:收藏不慎;诲:教导。收藏财物不慎,等于诱人偷窃。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成语意思:见“谩藏诲盗”。
成语出处:《冷眼观》第17回:“俗语说,财勿露白,要到子尴尬个时候,倒说伲是谩藏诲盗。”
成语意思:蜜:蜂蜜。表面很友好,暗里却藏着害人之心
成语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妒律》:“尔乃蜜里藏刀,必欲花间逐蝶,狡亦甚矣,罚岂容轻!”
成语意思:仓:粮仓。一仓一仓的粮食腐烂了。形容家中十分富有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在家掌管家务,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享福度日。”
成语意思:指时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
成语出处:《茅盾散文 旅踪屐痕 海参崴印象》:“海参崴在冬季白昼时间极短。上午八时天还未大亮,下午五时,已经暮色苍茫。”
成语意思:比喻乱闯乱碰的人
成语出处: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97回:“上年往东京买卖,与那个没头苍蝇牛信曾相认识。”
成语意思: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成语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成语意思: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本义是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成语意思:见“鸟尽弓藏”。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洺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成语意思:垢、污: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成语出处:《左传 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
成语意思:烹:煮烧。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
成语出处:鲁迅《立此存照》:“倘有不识时务者问:‘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则将如何?’我觉得颇费唇舌。”
成语意思:飞鸟打光了;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原来借助的力量就被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成语出处:三国 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成语意思:纳:接受;疾:弊病,缺点。包藏容纳罪过缺失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成语意思:纳:容纳;秽:肮脏,污秽。包藏容纳污浊肮脏的东西。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成语出处:宋·叶适《东嘉开河记》:“故大川浅不胜舟,而小者纳污藏秽,流泉不来,感为疠疫,民之病此,积四五十年矣。”
成语意思:纳:容纳;垢:污秽。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成语出处: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所最可痛者,旧病未去,新病复来,日积月涂,纳污藏垢,驯至良医束手,岌岌待亡。”
成语意思:谓行动诡秘,不露形迹。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昼即途中寻鬼路,蹑影藏形恒夜游。”
成语意思: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黑旋风》:“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