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畅:尽情;叙:叙谈。尽情地叙谈倾诉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成语意思: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敢于直言,无所顾忌。
成语出处:清 汪琬《答李举人论以史证经书》:“昌言无忌,希赐裁答。
成语意思:形容文章挥洒自如,气势豪放。
成语出处:宋 曾巩《祭王平甫文》:“至若操纸为文,落笔千字,徜徉恣肆,如不楞穷。
成语意思:据传周文王嗜昌歜,春秋鲁曾点嗜羊枣。后用以指人所偏好之物。
成语出处:宋 苏轼《答李端叔书》:“不肖为人所僧,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
成语意思:见“得不偿失”。
成语出处:金·王若虚《进士彭子升墓志》:“晚登一第,则到官未满而亡,仅予随夺,得不偿丧。”
成语意思:所得到的补偿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成语出处:宋 陆游《序》:“得不偿失,荣不盖愧。”
成语意思:旧戏表演杀伤时,用红色水涂沫,装做流血的样子,叫做出彩。比喻当着众人的面败露秘密或显出丑态。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0卷:“吾夫妇日下当受此杖,不如私下请牌头来,完了这业绩,省得当场出彩。”
成语意思:在大庭广众露出丑相,丢脸
成语出处:明 徐霖《绣襦记 教唱莲花》:“自古道宁分数斗,莫增一口。你今休怪,当场出丑。”
成语意思: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成语出处:宋 无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成语意思:当:对着,向着。在大庭广众露出丑相,丢脸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我今年已六十,尚无子嗣,你若肯时,便请个先生教你,也强如当场献丑。”
成语意思: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成语出处: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成语意思:蹈:踏;遵循;袭:固袭;继承;常、故:惯常的;旧的。遵循常规旧法。形容办事只会按照老的规矩;不会创新。
成语出处:宋 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
成语意思:兜:围绕,引申为包括;肚:指动物的胃。包括肚子连同肠子。比喻全部东西一起处理。
成语出处:鲁迅《狂人日记》:“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成语意思:见“蹈常习故”。
成语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八回:“生死存亡,近在眉睫,岂可蹈故习常,依违容忍?”
成语意思:常:常规,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指行动合乎规范。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成语意思:常规:沿袭下来的规矩。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成语出处:柯岩《汉堡港的变奏》:“甚至连船正停泊在港口、尊严而又自信的十几个老船长也打破常规,开了一条小艇,集体下海去了。”
成语意思: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成语出处: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成语意思:使精神顺适,情绪欢畅。
成语出处:《北堂书钞》卷一四二引南朝·宋·徐爰《食箴》:“一日三饱,圣贤通执。奉君养亲,靡不加精。安虑润气,调神畅情。”
成语意思: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成语意思:独:独自;擅:据有;胜场:取胜的场地。比喻技艺高超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5回:“金石书画,固是他平生嗜好,也是他的独擅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