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成语意思: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成语出处: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岁杪雨雪连日闷题二首》:“树头雪过梅犹在,地上春回柳未知。”
成语意思:见“春华秋实”。
成语出处:清·钱泳《履园丛活·梦幻·永和银杏》:“杨州钞关官署东隅,有银杏树一株,其大数围,直干凌霄,春花秋实。”
成语意思:见“唇亡齿寒”。
成语出处:《庄子·胠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成语意思:醇酒:味厚的酒。比喻颓废腐化的生活。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成语意思:焦:干。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成语出处: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成语意思:鷇:待母哺食的幼鸟,它不挑拣食物。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象幼雏一样饥不择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
成语出处:《庄子·天地》:“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
成语意思:韭:韭菜;菘:一种阔叶蔬菜。泛指时新菜蔬
成语出处:《南齐书·周颙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成语意思:指酒色。
成语出处:清·宋琬《题戴苍画陈阶之小像和王阮亭韵》:“醇酒美人堪送老,唯学信陵君。”
成语意思: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成语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夫差内传》:“焦唇乾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成语意思:同“鹑居鷇食”。
成语出处:《隋书·薛道衡传》:“鹑居鷇饮,不殊于羽族。”
成语意思: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成语意思:秋天过去,春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羊》:“春来秋去泉东泻,芳颜不似前潇洒。”
成语意思: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各自在自己开花的季节显示出秀美。比喻各擅其美;各有所长。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歌 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洪兴祖补注:“古语云: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成语意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成语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成语意思: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
成语出处:宋 曾巩《班春亭》诗:“山亭尝自绝浮埃,山路辉光五马来。春满人间不知主,谁言炉冶此中开?”
成语意思: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成语出处:宋·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成语意思: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打韩通》头折:“春暖花香,和风淡荡。我则见东郊上,男女成行,处处闲游赏。”
成语意思: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形容美丽的景色。比喻事物得以顺利发展的良好环境或机遇。
成语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成语意思:比喻美妙的言谈。
成语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