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寻:找;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何:观察,隙:空子,机会。找别人缺点,看是否有空子可钻。指待机寻衅。
成语出处:汉·吾丘寿王《骠骑论功论》:“内用商鞅李斯之谋,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窥闲伺隙。”
成语意思:慈:慈爱。爱护老人与儿童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怜贱,爱老慈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
成语意思:不阴不阳。指态度暧昧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合寄姐说了几次,他又不雌不雄。”
成语意思:卑:谦抑。指言辞谦逊,礼物丰厚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许劭传》:“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成语意思: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成语出处:《新唐书 李抱真传》:“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
成语意思: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6回:“二人先通了郤克,然后谒见晋景公,内外同心,彼倡此和,不由晋景公不从。”
成语意思:比喻一方倡导,另一方效仿
成语出处:《明史 刘世龙传》:“仕者日坏于上,学者日坏于下,彼唱此和,靡然成风。”
成语意思: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成语出处: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百辞莫辩,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成语意思:辞:推辞。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也作“不辞辛苦”。
成语出处: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今日之事,请不辞劳苦。”
成语意思:此:这个;图:图谋,计划。不打算做此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动摇。”
成语意思:次:顺序,等级;位:职位,地位。指对于有才干的人不拘等级授予重要职位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成语意思: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成语意思: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齐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次:差一点。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用差一些的或次品来凑合
成语出处: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成语意思:彼:对方;此:己方。不分你我。形容关系亲密。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我想叫他们今后不分彼此,都是一样。”
成语意思:指人办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
成语出处:王朔《动物凶猛》:“虽然这三种说法不分主次,都有同样有力的证人和很难杜撰栩栩如生的细节,我还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种说法。”
成语意思:甘:甘心,情愿;雌伏:雌鸟伏在那儿不动,比喻隐藏,不进取。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典传》:“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成语意思:造次:仓促、鲁莽轻率。指不敢匆忙地或鲁莽草率从事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9卷:“恁么即某甲不敢造次。”
成语意思: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
成语出处:清 夏燮《中西纪事 江上议款》:“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因乘间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