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侧:不正;艳:艳丽。文词艳丽而流于轻佻
成语出处:《雅言杂录》:“少敏悟,薄行无检幅,多作侧词艳曲。”
成语意思:见“此发彼应”。
成语出处: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君之于民,如脑筋于耳目手足,此动彼应,顷刻而成。”
成语意思:形容由于心虚而说话吞吞吐吐。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林之孝家的听他词钝意虚,又因近日玉钏儿说那边正房内失落了东西,几个丫头对赖,没主儿,心下便起了疑。”
成语意思: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成语出处:鲁迅《伪自由书·推背图》:“里巷间有个笑话:……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成语意思:辞:推辞掉。受:接受。推辞不受的多而接受的少。
成语出处:《周书 裴文举传》:“宪矜其贫窭,每欲资给之。文举恒自谦逊,辞多受少。
成语意思:此:这;孰:哪个;容:容忍。如果这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
成语出处:《南齐书·张敬儿传》:“履霜于开运之辰,坚冰于嗣业之世,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成语意思: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成语出处:《晋书 解系传》:“[司马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解系)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成语意思:这里发动,那里响应。
成语出处:清·陈天华《警世钟》:“各做各的,怎么行呢?一定是要互相联络,此发彼应才行。”
成语意思: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因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
成语意思:这种风气不能让它滋长发展。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四十七回:“若到外面说了,人家就要说此风不可长了。”
成语意思:辞:推辞,推却。原指拒绝厚禄,只受薄俸。现形容抛弃优厚待遇,甘于清贫的生活。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下》:“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成语意思:辞:文词;雄:庞大威武。文词丰盛,意气雄伟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非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
成语意思:借古讽今。
成语出处:《诗·王风·大车序》:“《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
成语意思:刺股:用锥子扎大腿;悬梁:以绳系头;悬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把头发拴在房梁上。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第363卷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成语意思: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可怜刺骨悬梁志,险作离乡背井魂。”
成语意思:文词华丽,用典周备。
成语出处:《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二六·武林旧事》:“今考所载,体例虽仿孟书,而词华典赡,南宋人遗篇剩句,颇赖以存,‘近雅’之言不谬。”
成语意思: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载:刺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持鹬,用“鹬蚌相持”之典。
成语意思: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这种遗恨缠绕心头,永远不能逝去。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成语意思:雌黄:随便乱说;黑白:黑色和白色。指评头论足,胡乱指责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9回:“雌黄黑白,旁若无人。”
成语意思:词:文词;穷:尽。才学用尽,言词枯竭。形容学识浅薄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众人不知其意,只当他受了半日折磨,精神耗散,才尽词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