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石)点化成金子;现多比喻修改文章、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也比喻教师善于开导学生。
成语出处:宋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成语意思:楼阁:两层以上的房屋。指各种建筑物。殿堂:高大的房屋。
成语出处:《晋祠》:“在山上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搂阁和亭台桥榭。”
成语意思: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七二回:“柴进唤燕青,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燕青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
成语意思:颠:晃动。点头晃脑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饭店中客人,个个颠头耸脑,看他说他,胡猜乱语。”
成语意思:表示同意、赞赏。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张老婆儿一旁看了,也不住的点头咂嘴。”
成语意思: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
成语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少说也有百儿八十,点头之交,那就数不清了。”
成语意思:簟:竹。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成语出处:宋·苏轼《南堂五首》:“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宋·辛弃疾《御街行》:“纱厨如舞,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成语意思:阽危:危险;域:境地。危险的境地。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故能出人于阽危之域,跻俗于仁寿之地。”
成语意思:指一洗尘俗,使人豁然明朗。
成语出处:明·陈继儒《偃曝谈馀》卷下:“《通释》云:‘字原有秦隶汉隶,今当以晋唐书为晋隶唐隶,则自然易晓也。’张绅此言,可为点胸洗眼之语。”
成语意思:同“颠倒衣裳”。到,通“倒”。
成语出处:汉·扬雄《太玄·上》:“次六。升于堂,颠衣到裳,廷人不庆。”
成语意思:如电光之照耀,如风之流动。比喻影响甚大。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电照风行,声驰海外。”
成语意思:端庄高雅而标致。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十四回:“一切张罗款待,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凤姐]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了,——那里还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
成语意思: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划脚”。
成语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只见来到肆前,果然一个少年美貌的女子在那里点指划脚教人下棋。”
成语意思:指在契约或供词上捺指模和签押。
成语出处: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家礼·婚礼》:“诸婚娶两家,并用点纸画字,写立合同文约,明白具载往回聘礼。”
成语意思:指在合同文约或供词上按手印签字画押。
成语出处: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家礼·婚礼》:“诸婚娶两家,并用点指画字,写立合同文约,明白具载往回聘礼。”
成语意思: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成语出处:《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成语意思: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同“风驰电掣”。
成语出处:三国 魏 嵇康《赠秀才入军》:“风驰电逝,蹑景追风;凌历中原,顾盼生姿。”
成语意思:形容迅速出击。
成语出处:《六韬 龙韬 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击,不知所由。”
成语意思: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同“风驰电掣”。
成语出处: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突厥所长,惟恃骑射,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陈。”
成语意思:形容迅速赶赴。
成语出处:《晋书 孙绰传》:“如其迷逆不化,复欲送死者,南北诸军风驰电赴,若身手之救痛痒,率然之应首尾,山陵既固,中夏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