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犹言调唇弄舌。
成语出处:明·徐元《八义记·孤儿出宫》:“须不会调舌弄唇。对天修合方真药圣,揭榜入宫庭。”
成语意思:吹弹乐器。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紫箫记·假骏》:“自家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策追锋,还推老手。”
成语意思:挑拨是非。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斡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
成语意思:吊:吊祭;问:问候,慰问。吊祭死者,慰问活人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
成语意思:吊祭死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成语出处:汉 晁错《论贵粟疏》:“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成语意思:掉:摆动;顾:回头看,瞻望。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态度坚决
成语出处:宋·刘过《沁园春·寄辛丞旨,时承旨招,不赴》:“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成语意思:谓居间观望,骑墙投机。
成语出处: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扬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拥戴称颂,悬金石不刊之书,令其遗臭千秋;门户宗盟,杜调停两用之局,防其夤缘一旦。”
成语意思: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
成语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他怎肯网开三面漫相遮,教我掉头鼠窜无宁贴。”
成语意思:谓在器物上刻镂花纹图案,以为文饰。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景帝纪》:“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
成语意思:比喻词藻华丽。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下卷:“孝武诗,雕文织采,过为精密,为二藩希慕,见称轻巧矣。”
成语意思:犹言形影相吊。喻孤独寂寞。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别恨篇为方子公赋》诗:“独自吊形吊影,谁人知暖知寒。”
成语意思:同“雕肝琢肾”。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六朝》:“诗文不朽大业,学者雕心刻肾,穷昼极夜,犹惧弗窥奥妙。”
成语意思:吹奏乐器。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亦作“调丝品竹”、“调丝弄竹”、“调弦弄管”。
成语出处: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
成语意思:比喻心狠手辣。
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
成语意思:比喻心肠残忍,手段毒辣。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他待使些雕心鹰爪,安排下龙韬虎略。”
成语意思:雕镂彩绘的柱子和碧色栏杆。
成语出处:《花月痕》第十一回:“那时船正荡到柳阴中,远望那堤北,彤云阁雕楹碧槛,映着翠盖红衣,大有舟行镜里之概。”
成语意思:见“钓名沽誉”。
成语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为国家谋长久……毋钓誉沽名,毋模棱两可。”
成语意思: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沽:买。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成语出处:《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成语意思: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成语意思: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乡。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杨少尹序》:“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