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面对着美酒应当高声歌唱。又可指面对着美酒和歌舞。指宴请宾客时赋诗以助酒兴;含有人生应及时行乐的意思。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成语意思: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形容极多
成语出处: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
成语意思:比喻本身的举动恰恰和客观情形相应。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黄昏二字,虽是对景挂画,就只可惜是个俗语。”
成语意思:形容财富极多。
成语出处:唐·韩愈《华山女》诗:“抽钗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成语意思: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
成语出处:宋 李之彦《东谷所见 贪欲》:“堆金积玉,来处要明。”
成语意思:对景:对着眼前的景物。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集贤宾 逍遥乐》散曲:“我从来眼硬,不由人对景伤情一哭一个放声。”
成语意思:堆集:堆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形容极多
成语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绝,场内堆集如山。”
成语意思:聚积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成语出处: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填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成语意思:喻文思敏捷。毫,毛笔。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病起荆江即事》诗之八:“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成语意思: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1回:“他听见俺娘说不拘几时要对这话,他如何就慌了。要是我,你两个当面锣、对面鼓的对不是!”
成语意思:见“对牛弹琴”。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晋·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也。”
成语意思:形容东西极多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成语意思:誓:誓言。对着苍天发出誓言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他也不请我,他也不想我。他那日对天发誓,亲笔写了贬书,怎么又肯想我,又肯着你远来请我?”
成语意思:屠门:肉铺。比喻心里羡慕而不能如愿以偿,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则对屠门而大嚼。”
成语意思: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真真那一世的对头冤家!你何苦来还来使促狭!”
成语意思:表面骂第三者,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
成语出处:鲁迅《彷徨·肥皂》:“你简直是在‘对着和尚骂贼秃’了。我就没有给钱,我那时恰恰身边没有带着。”
成语意思:针对病根下药。比喻针对缺点错误采取相应办法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怕不是生产,这正是对症发药呢!”
成语意思:症:病症;下药:用药。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成语意思:见“对症下药”。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四一:“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成语意思:症:病症。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成语出处:宋·阳枋《编类钱氏小儿方证说》:“凡小儿关节脉理百髋九窍五脏六腑,粲然在目,故能察病论症,对症用药,如指诸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