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长顺儿又每月由高亦陀那里给她领十元的‘救济费’。她一时不至于挨饿受冻。”
成语意思: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妈妈这一辈子,想来还不致挨冻受饿。”
成语意思:爱:喜爱;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成语意思: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成语意思: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成语意思: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成语出处:《周易 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成语意思:播:传播。传播恶事,遗留臭闻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黄循中书》:“其在高位者,适足以播恶遗臭,贻君子监戒而已。”
成语意思: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
成语出处:典出《庄子 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成语意思: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成语意思:补:补充,填满;讹:错误。补充缺漏,订正错误
成语出处:清·叶廷琯《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王板《史记》之外,并博考他书所引,为之补漏订讹,手钞成帖。”
成语意思:蔽:遮蔽。指掩盖压抑好的,宣扬传播坏的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立政九败解》:“人君唯贯,听群徒比周,则群臣朋党,蔽美扬恶,然则国之情伪,不见于上。”
成语意思:念:记住;旧:过去的;恶:恶劣的行为;指怨恨;仇怨。不记住或不计较过去和别人的仇恨。
成语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成语意思:鼻子发青,额头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成语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三章:“只有十多岁的娃娃们不知利害,不肯就范,但愿经过几回鼻青额肿的教训后,才不再作超越父母社会级别的轻举妄为。”
成语意思: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成语意思: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成语出处: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成语意思:指衣食粗劣。
成语出处:宋 王安石《祭范颖州文》:“翼翼公子,敝绨恶粟。”
成语意思:褒:褒奖,称赞;遏:抑止,阻止。赞扬贤良,阻止邪恶
成语出处:唐·崔佑甫《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铭序》:“公之文章,大抵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议论最长。”
成语意思: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遏:阻止;遏密:指皇帝死后停止演奏音乐。各种乐器停止演奏。指国家元首去世
成语出处:《尚书 舜曲》:“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成语意思:陈蔡:春秋时期的陈国和蔡国;厄:灾难。形容旅途中被生活所困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成语意思: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成语出处:《隋书 炀帝纪下》:“朕以许其改过,乃诏班师,而长恶靡悛,宴安鸩毒,此而可忍,孰不可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