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成语出处: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天地》:“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成语意思:犹言否极泰来。
成语出处: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祸盈业满,否极阳回。”
成语意思:黄钟:大钟;瓦缶:瓦锅。黄钟被砸烂抛置一边,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人却身居高位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鼠辈鸱张其若是哉!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蠢兹幺幺,毒害乃尔。”
成语意思:瓦缶: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低。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或贤才和庸才
成语出处:明·谢榛《四溟诗话》第三卷:“试诵我诗一篇或一联,以见黄钟瓦缶,声调同异,则工拙两存乎心,所论公平,靡不服矣。”
成语意思: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
成语意思: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成语出处:《魏书·郭祚传》:“陛下圣镜照临,论才授职,进退可否,黜陟幽明。”
成语意思:否、泰:64卦中的两个卦名。指坏的到了尽头就要好起来
成语出处:《宋史·韩令坤等传论赞》:“虽太祖善御,诸臣知机,要亦否极而泰之象也。”
成语意思: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几时得否极生泰,看别人青云独步立瑶阶。”
成语意思: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成语出处:宋·苏轼《量移廉州表》:“否极泰至,虽物理之常然;昔弃今收,岂罪余之敢望!”
成语意思:见“否2极泰来”。
成语出处:明·沈采《千金记·漏贼》:“想何年甚时,否极泰回,夫荣子贵。”
成语意思: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成语出处: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成语意思:见“否2去泰来”。
成语出处: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成语意思:谓厄运终结,好运转来。
成语出处:《晋书·庚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成语意思:否:坏;泰:好,顺利。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成语出处:《晋书·庾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成语意思:谓闭塞到极点,则转向通泰。
成语出处:《易·杂卦》:“否泰,反其类也。”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成语意思:否:坏;泰:好,顺利。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成语出处:南朝·梁·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否终斯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回环,犹阴阳之报复。”
成语意思: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成语出处:《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
成语意思:一口咬定;坚决不承认。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他为着面子上光彩,矢口否认他的妹妹是‘如夫人’。”
成语意思:见“赏善罚恶”。
成语出处:《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赏善罚否,宽猛协中。”
成语意思:好的到了极点,坏的就来了。
成语出处:唐 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