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形容藏书极多,似拥有许多城市那样富有。
成语出处:语出《魏书 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成语意思: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成语出处:唐 杜甫《进艇》诗:“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成语意思: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
成语出处:宋 楼钥《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念吾兄抱负不凡,不见于用。”
成语意思: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成语出处:《陈书 陈宝应传》:“遂乃背恩负义,各立异图。”
成语意思:剥:剥去;肤:皮肤;椎:捶击。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成语出处:唐 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余,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
成语意思:剥:剥去;肤:皮肤;锤:敲击。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指无法再活下去。
成语出处:《后汉书 庞参传》:“重之以大军,疲之以远戍……田畴不得垦辟,禾稼不得收入,搏手因穷,无望来秋。百姓力屈,不复堪命。”
成语意思:形容各种福运一齐来到。
成语出处:《旧唐书 李藩传》:“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之意为准,则百福具臻。”
成语意思:比喻盘剥深重。
成语出处:《新唐书 独孤及传》:“拥兵者第馆豆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成语意思:比喻平时没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成语出处:唐·孟郊《读经》:“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成语意思:变:更换;服:服装;诡:诡秘。更换服装,秘密赶路
成语出处:唐·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变服诡行,日倍百里。”
成语意思: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成语出处: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成语意思:水土:指一地的饮水、气候、环境等。不能适应某地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成语出处: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役杀伤。”
成语意思: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成语出处: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四折:“休道你兄弟不伏烧埋,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来;若不打,这顽皮不改。”
成语意思: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
成语意思: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成语意思:剥:剥去;肤:皮肤;锥:敲打。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遗留物第二札子》:“我辈剥肤锥髓,以供赋敛,而浩浩入群臣之家,如泥沙不惜,其心安得?”
成语意思:剥复:《周易》的二卦名,剥落与来复;机:时机。盛衰、消长的时机
成语出处:《周易·杂卦》:“剥,烂也;复,反也。”
成语意思: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成语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3回:“宋仪望起复履任之后,果然不负众望。”
成语意思:剥:剥去。肤:皮肤。指受害极深而引起的痛苦。
成语出处:《周易 剥》:“剥床以肤,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