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天没亮就出去,天黑了才回来。
成语出处:《晋书·夏统传》:“幼孤贫,养亲以孝闻,睦于兄弟,每采梠求食,星行夜归,或至海边,拘蚶蚏以资养。”
成语意思: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谓原物归还,并无损失。
成语出处: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八回:“[你]敢是有甚么方法,能把那位客人失去的四百番花边,原璧归赵么?”
成语意思: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成语意思:蓍龟:古时卜筮,用蓍草和龟甲,以卜吉凶。不用占卜就能决定。比喻事情是明摆着的,非常清楚。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成语意思:变:更换;服:服装;诡:诡秘。更换服装,秘密赶路
成语出处:唐·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变服诡行,日倍百里。”
成语意思:轨:轨道,引申为法规;物:典章文物。超出常规和不合乎法则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五年》:“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成语意思:拜:叩拜,指下跪叩头,打躬作揖。向鬼神叩拜祈祷,求其保佑
成语出处:唐 王建《三台》诗:“扬州桥边小妇,长于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成语意思: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成语意思: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刘颂传》:“虽有所犯,轻重甚殊,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以惑众听,因名可乱,假力取直,故清议益伤也。”
成语意思:各种妖魔鬼怪。
成语出处:《后汉书 方术传下 解奴辜》:“章帝时有寿光侯者,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
成语意思: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斑点。比喻好人的缺点。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成语意思:指天下一统。八纮,指八方极远之地。
成语出处:《晋书 武帝纪》:“廓清梁、岷、包怀扬、越,八纮同轨,祥瑞屡臻。”
成语意思: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深沉、才干不外露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成语意思:汲汲:心情急切。不迫切追求富贵。指人清高,安于清贫生活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成语意思:谲:变化多端。比喻文章如波云变化多致。也比喻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料
成语出处:汉 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嶉而成观。”
成语意思:指杜绝宾客,不与来往。
成语出处:见“闭门扫轨”。
成语意思:宾客来此如归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成语出处:宋 范仲淹《户部侍郎赠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娶楚国太夫人张氏而生公,教之亲仁,宾来如归。”
成语意思:同“筚门闺窦”。柴门小户。喻指穷人的住处。
成语出处:《礼记 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
成语意思:筚门: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篱笆作门;窬:通“窦”,门旁小户。柴门小户,比喻穷人的简陋住处
成语出处:晋·陆云《与陆典书书》:“筚门闺窬之人,敢唏天望之冀。”
成语意思:筚门: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篱笆作门。柴门小户,比喻穷人的住处
成语出处:《魏书·李谧传》:“绳枢瓮牖之室,筚门圭窦之堂,尚不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