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东逝大海的波涛。比喻大势已去,无法挽回。
成语出处: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纵有真心为国、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难鸣也。东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成语意思: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元 柯丹丘《荆钗记 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
成语意思:在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无从寻觅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这王珣踪迹无方,分明大海一针,何从捞摸。”
成语意思:倒:颠倒,翻转。翻转大海,移动山岳。指气势或力量洪大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飞北上……都是倒海移山雄猛客。”
成语意思: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出处: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成语意思: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成语意思: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成语出处: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成语意思:形容东西极多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成语意思: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成语出处:《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成语意思: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成语意思: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有等恶人,受罪如刀山血海,拔舌油锅……诸般罪孽。”
成语意思:骇目:使人看了感到惊骇。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成语出处:宋·陆游《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王遗墨藏家庙者,今虽仅存,某尝获观,皆奇丽超绝,动心骇目。”
成语意思:形容使人惊异。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答周监丞》:“‘濯龙’二大字,洞心骇目,得未曾有。”
成语意思:形容使人震惊。
成语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金鼓迭起,铿锵铛鼞,洞心骇耳。”
成语意思:东洋:东边的大海。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成语意思:大言:夸大的言辞;骇:惊扰。说大话吓唬人
成语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觑见俺似婴孩,大言相骇。”
成语意思: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成语出处:《周书 晋荡公护传》:“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诸子贪残,僚属纵逸,恃护威势,莫不蠹政害民。”
成语意思: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我走到半路,被那巡更的歹弟子孩儿把我拦住,道我是犯夜的。”
成语意思: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真个恩深似海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
成语意思: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成语出处: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