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成语出处:罗广斌《红岩》第13章:“余新江望着眼前这个横蛮无理、惯于装腔作势的敌人,气愤地握紧了拳头。”
成语意思:犹言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成语出处:五代 齐己《轻薄行》:“玉鞭金镫骅骝蹄,横眉吐气如虹霓。”
成语意思: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
成语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来了长安一个半月,在我面前,总看见你横眉竖眼,满脸的怨气。”
成语意思:衡门;将木头横放作为门,指简陋的地方。深巷:指冷冷清清的巷子。简陋、偏僻、冷清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闲岁月衡门深巷,淡衣冠博带宽裘。”
成语意思: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62回:“带着十六七个打手,都是横眉竖目,身穿紫花布裤褂,青布抓地虎靴子,手持木棍、铁尺。”
成语意思:纵横奔驰。
成语出处:清·恽敬《与卫海峰先生同年书》:“本朝魏叔子,多结交淡泊奇玮之士,为寿序抑扬抗坠,横驱别骛,力脱前人之所为。”
成语意思: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成语出处:《宦海》第四回:“这两位师老爷援古证今,衡情酌理的把‘古巴’截去了一个巴字。”
成语意思:犹言横戈跃马。
成语出处: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成语意思:谓用强力夺取。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你瞧他们爷儿们、娘儿们,这阵横抢硬夺的,还了得了。”
成语意思:见“横抢硬夺”。
成语出处:郭沫若《羽书集·我们失掉的只是奴隶的镣铐》:“敌人看到我们的觉醒,因而发生了恐慌。假面具剥掉了,露出了它们的狰狞的面孔来横抢武夺。”
成语意思:见“衡石量书”。
成语出处:宋·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近君子而远小人,虽不亲细务,大功可成;不然,虽衡石程书,卫士传餐,亦无益也。”
成语意思:杀得到处都是尸体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粗鄙没有文化。
成语出处: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当太平之世,地地相等,无有都会、乡邑之殊……无据乱世,学校全聚京都,而乡邑则皆横僿不文之俗。”
成语意思:槊:长矛;赋:吟。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成语出处:唐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哀悲离之作。”
成语意思:横流:不循河道而流。洪水泛滥。比喻邪道横行。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于天下。
成语意思:《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成语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成语意思:见“横三竖四”。
成语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办公室的床上、桌子上、地上,横三顺四地睡着人。”
成语意思:说服别人或向人提出请求
成语出处:《景德传灯录·希运禅师》:“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棙子。”
成语意思:犹言横七竖八。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四更多天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一个盹儿。”
成语意思:横生:意外发生的;枝节:树干上长出的枝和节;比喻细小或旁出的事情。比喻意外地插进一些问题;干扰了主要问题的解决。
成语出处:宋 叶适《答少詹书》:“又疑人之不相与,而以为外己,所以枝叶横生,意见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