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睫:眼睫毛。眼睛一眨也不眨。形容心情不安而长夜不眠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吴氏倍加扫兴,忿怒不已,眼不交睫,直到天明。”
成语意思:解带:解开衣带,指脱衣。因事过度操劳,以致不能脱衣安睡。也形容看护病人十分辛劳(多指对长辈)。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任凭少奶奶衣不解带,目不交睫,无奈大少爷寿元已尽。”
成语意思:指形势、秩序、生活安稳,民众气氛和睦
成语出处:邓小平《军队要整顿》:“我们要遵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整顿军队。”
成语意思:①勉强,凑合。②勤恳;辛劳。③形容说话不流利。
成语出处:①《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光阴迅速,大娘子在家巴巴结结将近一年。”②《古今小说任 孝子烈性为神》:“任珪天明起来,辞了父亲入城去了。每日巴巴结结,早出晚回。”
成语意思:比比:处处。到处都是。形容多。同“比比皆是”。
成语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十三回:“将无固守之志,兵无敢死之心,人情趋利,比比皆然。”
成语意思: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 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成语意思:指心情急切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 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道他巴巴劫劫背着主公,破破碌碌践红尘。”
成语意思:芥蒂:本作“蒂芥”,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宽,气量大。
成语出处: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
成语意思:背城:背向自己的城堡;借一:凭借最后一战。背靠自己的城堡与敌人决一死战。意谓作最后的奋斗。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成语意思:褒:赞扬;采:采用;一介:微小。有细微的长处也可以予以褒奖
成语出处:南朝·齐·谢朓《辞随王子隆饯》:“褒采一介,抽扬小善。”
成语意思:堵:墙;作:兴建。许多房屋同时建造。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鸿雁》:“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成语意思:指避开烦难而比赛简捷。
成语出处:清 薛福成《选举论下》:“惟小楷试贴,一望可知优劣,不能无偏重之势,避烦斗捷,流风相师,久之而考者阅者,皆忘其所以然。”
成语意思: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4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泛说若是谦辞。然圣人之为人,自有不可及处,直要做到底,不做个半间不界底人。”
成语意思:①不彻底,不深透。②不明确。③犹言不上不下。④谓平庸。
成语出处:参见“半间不界”。
成语意思: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成语意思: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成语意思:见“不尴不尬”。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三四:“圣人全体极至,没那不间不界底事。”
成语意思: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办事万无一失。同“百举百全”。
成语出处:《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鲂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
成语意思: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庚桑楚》:“南荣趎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
成语意思: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
成语出处:清 曾国藩《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干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