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成语出处:《北史 李谔传》:“捐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成语意思:谓放弃残暴和屠杀的行为。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成语意思:涓滴:小水珠。一点一滴的水珠汇集起来就可以成为河流。形容积少成多。
成语出处: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量乍有无。”
成语意思:涓:细流;滴:小水珠。一点一滴也不遗漏。比喻极小的或极少的东西也不遗漏。
成语出处:唐 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成语意思:涓滴: 小水点; 比喻极小或极少的东西。 非所应得的东西; 虽然极少极微; 都要缴公; 自己绝不侵占。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真正是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
成语意思:把地皮都卷走了。比喻官吏的残酷搜刮。
成语出处:唐 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客谢井)》:“扬州恶百姓,疑我卷地皮。”
成语意思:涓:细流;滴:水珠。象小水珠一样微小的利益。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评话 晋史》卷上:“贪取涓滴之微利,而自弃丘山之大功乎!”
成语意思:涓:细流;滴:水珠。很小的一点功劳。
成语出处:唐 李世民《赐刘洎自尽诏》:“刘洎出自闾武,言行罕称,于国无涓滴之劳,在朕匪粉榆之旧。”
成语意思:忿:怨恨。瑕:玉上的斑痕裂纹,比喻旧有的嫌隙。抛弃怨恨和嫌隙。指重归于好。
成语出处: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继平昔之欢。”
成语意思:镌:雕刻;铭:刻写。指牢牢记在心上
成语出处:李大钊《国民之薪胆》:“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
成语意思:形容容貌秀美,性情柔和。
成语出处: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芽,称其家儿也。”
成语意思:形容对春色的依恋。
成语出处:宋 柳永《内家娇》词:“处处踏青斗草,人人眷红偎翠。”
成语意思:捐:舍弃;务:勉力从事。抛弃浮华,务求朴实
成语出处: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禁采供不时诏》:“收豪家之利,笼非膳之翼,为童戏之资,岂所以还风尚本,捐华务实。”
成语意思:壅:堵塞。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就会酿成大的问题。
成语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成语意思:卷起铠甲,急速前进
成语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事》:“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
成语意思:谓不重财物。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成语出处: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成语意思:卷起铠甲,收起武器。谓停止战斗。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成语意思:谓行军时轻装疾进,保持肃静,以利奇袭。
成语出处:《北史·隋纪下·炀帝》:“其外轻赍游阙,随机赴响,卷甲衔枚,出其不意。”
成语意思:眷眷:爱恋。依恋不舍之心。
成语出处: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下》:“既定汉室,建立明主,眷眷之心,岂有异哉。”
成语意思:狷介:孤僻高傲,洁身自好。指孤僻高傲,不肯同流合污之人。
成语出处:《晋书 向秀传》:“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