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参
成语出处:语出《汉书 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变已明矣。”
成语意思: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不按君臣,就是违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一一一回:“解宝身边取出不按君臣的药头,张人眼慢,放在酒壶里。”
成语意思:从现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选择最佳者
成语出处:清 石玉昆《小五义》第53回:“常言一句俗话说:‘矮子里选将军。’”
成语意思:犹言秉钧持轴。执政掌权。
成语出处:清 魏源《默觚下 治篇八》:“皆边塞将材而不可秉钧当轴。”又《〈淮南盐法轻本私议〉自序》:“用备秉政当轴之君子采择焉。”
成语意思:执政掌权。
成语出处:明 唐顺之《答曾石塘总制》:“使继此而进以秉钧持轴,则夫不动声色而坐销天下之隐忧。
成语意思:陪伴君王像陪伴老虎一样,随时有杀身之祸。指大人物喜怒无常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四回:“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
成语意思: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成语出处:见“避君三舍”。
成语意思: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成语意思:贲:覆败。打了败仗的将领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射仪》:“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
成语意思:扫:清除,消灭。形容笔力雄健,雄奇奔放,无所匹敌
成语出处:唐 杜甫《醉歌行》诗:“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成语意思:指博学多识的人。
成语出处:《史记 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 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成语意思:秉:执持;轴:中心,枢纽;持:握;钧:古代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官居要职,执掌政权或处于中心或关键位置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调和鼎鼐理阴阳,秉轴持钧政事堂。”
成语意思:战败后残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开昭救忠》第二折:“看了我这些残军败将,你都杀了,倒也是个干净。”
成语意思:见“踔厉风发”。
成语出处:清·汪琬《序》:“试读其所与国王书,后先援据故事,踔厉骏发,烂然明析。”
成语意思: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
成语出处: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
成语意思:每战必胜的指挥官。
成语出处:《后汉书·藏宫传》:“常胜之家,难于虑敌。”
成语意思: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成语意思:指孤立无援的人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从整个革命战争的观点看来,和主力红军是互为左右手,只有主力红军而无人民的游击战争,就像一个独臂将军。”
成语意思:得君:臣子获得君主的信任;行:实行。有才学的人能得到贤明君主信任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成语出处:朱自清《论不满现状》:“真能得君行道,当然要多多少少改变那自己不满别人也不满的现状。”
成语意思:经过磨砺,使棱角更加分明。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方砚铭》:“汝之守,足以砥廉峻隅,而不刓于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