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激昂高歌,以抒发感慨。形容壮烈的气概
成语出处:宋 谢翱《登西台恸哭记》:“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成语意思:抗: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五六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成语意思: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成语意思: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成语意思: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成语出处: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成语意思: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无才而居前列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书》:“儿曹徼时厚幸,并登仕版,而懋修又邋居文孙之首,簸扬糠秕,殊为惭汗。”
成语意思: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成语意思:尘:尘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琐碎而没有用的东西。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成语意思:比喻见效快。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75.7.8:“有人提出:多派些人到外地搞副业,抓现钱,说这个办法‘吹糠见米’,收效快。”
成语意思: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辑略》卷七:“乡里诸贤文字,以为皆不免有藏头亢脑底意思,有学者来问,便当直说与之。”
成语意思:犹言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相待。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苑 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
成语意思:康乐:安乐。国家富庶强大,人民康宁安乐
成语出处:罗广斌《红岩》第22章:“人家有无穷的力量,足以解放全国人民,给全国人民以富强康乐的希望。”
成语意思:祝颂语。谓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诸福齐备。
成语出处:宋·陈亮《喻夏卿墓志》:“福寿康宁,子孙彬彬然,皆有可能者,天于夏卿亦何所负哉!”
成语意思:见“分庭抗礼”。
成语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成语意思: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成语出处:《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成语意思:隐士逃名避世。指卖药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韩康传》:“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
成语意思: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成语出处:清 归庄《顾天石诗序》:“太白《古风》,而寄托深远,激昂慷慨,前无古人。”
成语意思:家道:家境;小康: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的生活。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志》。
成语意思: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刘江《太行风云》:“总是个糠菜半年粮哇,今年可要早动手,多按上两瓮豆叶菜。”
成语意思: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