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见“协心戮力”。
成语出处:清·汪琬《孝陵于役诗后序》:“凡所简任,必极一时人才之选,故能协心同力,以左右太平之治。”
成语意思:百害:泛指许多坏处。有许多坏处,没有一点好处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表:表面;里:内里;本质。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指分析事物时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
成语意思: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成语出处: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成语意思: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成语意思:佛家语,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
成语出处:《瑜伽师地论》第61卷:“何云何爱别离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
成语意思:不爱答理。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8章:“焦庆媳妇爱答不理地说:‘管他哪一伙,谁给我办好事儿,我就向着谁!’”
成语意思:形容因居亲丧悲损其身,瘦瘠如骨骸支立
成语出处:唐 张鷟《朝野佥载 补辑》:“(崔浑)丁母艰,勺饮不入口,哀毁瘠立。”
成语意思: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成语意思: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成语意思:不爱答理。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9回:“黄二麻子爱理不理的,问他什么事。”
成语意思:安置家庭;创立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成语出处:梁斌《漫谈的创作(代序)》:“于是背起铺盖卷下了关东,在关东挖参、淘金,积了一些钱,回来安家立业,准备报仇。”
成语意思: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烝食不?’”
成语意思:指人暗中用力干什么事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犹言出类拔萃。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十四:“大家给他祝寿,他大模大样的承受,仿佛觉出自己是鳌里夺尊的一位老英雄。”
成语意思: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
成语意思:指态度傲慢,不讲礼貌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成语意思: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形容坚定挺拔;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古华《芙蓉镇》:“抽茎了,长叶了,铁骨青枝,傲然屹立。”
成语意思: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且志士爱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耻非其次。”
成语意思: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