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涸:使水干枯;泽:聚水的洼地;焚:烧毁。把池水戽干来捕鱼,将林地烧毁来打猎。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成语出处:《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成语意思:攻打撕裂。形容争斗激烈。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五歌·水鸟》:“则有觜铍爪戟劲立直视者,击搏挽裂图膻腥。”
成语意思: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他元来是九烈三贞贤达妇,兀的个老人家尚然道出嫁从夫。”
成语意思:看见别人打猎而感到高兴。比喻看见某种情况触动自己原有的爱好;不免跃跃欲试。
成语出处:《二程全书》第七卷:“明道年十六七时,好田猎。十二年,暮归,在田野间见田猎者,不觉有喜心。”
成语意思:驷:套着四匹马的车;骑:一人一马的合称。高车骏马连接成队。形容高贵显赫
成语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楚欲以我为相。今日相,即结驷列骑,食方丈于前,如何?”
成语意思:见“惊心破胆”。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他来上海也已经有两三天了,然而在前线炮火中的惊心裂胆,以及误陷入敌阵被俘那时候的犹疑委屈,还不曾完全从他脑膜上褪去。”
成语意思:见“慷慨激昂”。
成语出处:《元史·小云石海涯传》:“燧见其古文绡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
成语意思:裂:破裂;裹:包裹。指奔走急切
成语出处: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骛。”
成语意思:裂:裁,扯;裳:下衣。撕裂衣服包裹受伤的膝盖。形容行路的急切与艰辛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赵春秋·阖闾内传》:“申包胥知不可,乃之于秦,求救楚,昼驰夜趋,足踵墌劈,裂裳裹膝,鹤倚哭于秦庭,七天七夜不绝声。”
成语意思:比才艺,争美妙。
成语出处:汉·傅毅《舞赋》:“合场递进,按次而俟,埒材角妙,夸容乃理。”
成语意思:比才艺,争最妙
成语出处:汉 傅毅《舞赋》:“合场递进,按次而俟,埒才角妙,夸容乃理。”
成语意思:列:排列,罗列;鼎:古代炊具;裀:垫子,褥子。列鼎而食,重裀而卧。吃得好,睡得舒适。形容达官贵人的奢侈生活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他他他只将那会谄谀的着列鼎重裀、害忠良的便加官请俸。”
成语意思:裂:分开;茅:草名,白茅。古代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
成语出处:宋·叶适《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
成语意思: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 致思》:“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成语意思:流风:遗风;烈:功绩,功业。指前辈流传下来的风尚和功业
成语出处:宋·苏轼《凫绎先生文集叙》:“后生不复见其流风遗烈,是以日趋于智巧便佞而莫之止。”
成语意思: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成语意思:裂:裁,扯;冠:帽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比喻背弃王室或矢志不仕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成语意思:罗列功绩,掩盖过错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陈汤传》:“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师。”
成语意思: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形容性情暴躁,爱发脾气。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性子又~似的,煞是不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