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以一个人的灵魂去换取荣誉、地位等
成语出处:马识途《清江壮歌》第七章:“他们竟妄想用这一张纸充当贺国威的卖身文契,要他出卖灵魂,出卖自己终生信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自己的母亲——中国共产党。”
成语意思:猜枚:一种酒令,原指手中握若干小物件供人猜测单双、数目等。现亦指划拳。行令:行酒令。喝酒时行酒令。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三折:“某已来了也,有酒拿来我先打三钟,然后猜枚行令耍子。”
成语意思:划拳行酒令。形容宴饮欢畅。猜拳: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说一数,如数与两人伸出手指的总数相符为胜,输者罚酒。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汪秀才解带脱衣,尽情欢宴,猜拳行令,不存一毫形迹。”
成语意思: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
成语出处: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
成语意思:谓腰肢纤细,颈项洁白如蝤蛴。形容女子体态之美。
成语出处:后蜀·阎选《虞美人》词:“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深绿。”
成语意思: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成语出处:《邓析子·无厚篇》:“驱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槛,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而索领。”
成语意思: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百字令》词:“龙华劫换,问何人料理,断金零粉。”
成语意思:比喻片段而珍贵的文字。
成语出处:叶景葵《〈忘山庐日记〉序》:“辛亥以后,会面甚稀,今得于断缣零璧中温其绪论,斯诚光绪以来读书明理之君子矣。”
成语意思:叠:重叠;层:重复,接连出现。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断。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走的是些悬崖峭壁崎岖路,叠岭层峦险峻山。”
成语意思:灵:好;杰:杰出。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成语出处:唐 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成语意思:形容零落分散。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致萧允升庶子》:“曾未几何,而东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继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会合,何可常也!”
成语意思:指零碎,分散,不集中
成语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 自然与艺术》:“他们把他们父亲的财产东零西碎地铺满了一堂,没有丝毫处理的手腕。”
成语意思:零散稀疏。形容衰败。
成语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出车站空场上,远远就看见东零西落的房屋,战争时烧毁的建筑,残石剩础,凄然的哀诉资本主义的破产呢。”
成语意思: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成语出处:清 伤时子《苍鹰击 戕藩》:“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卖国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成语意思:踄:同“步”,蹈,走。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8回:“我那顽徒,俱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带领贫僧登山踄岭。”
成语意思:蓦:超越。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今日亲将头领差,登山蓦岭践尘埃。”
成语意思: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42回:“且说陈友定从厕中跳墙而逃,恐大路上或有军马追赶,也向东南角上登山逾岭,径寻鹤鸣山一路行走。”
成语意思: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成语意思:比喻女子的尸骸。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尸解》:“这是我断香零玉沉埋处,好结果一场厮耨,空落得薄命留。”
成语意思:愚:愚笨;灵:聪明灵巧。非常愚笨的人不晓事,很不机灵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