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卢: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胜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南齐书 张瓌传》:“献捷,太祖以告领军张冲,冲曰:‘瓌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
成语意思:指露出大部分身子,也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体,或睡或坐。”
成语意思:毕:完全。丑恶的形态彻底暴露。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贾琏亦丑态毕露。
成语意思:头藏起来;却把尾巴露出来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也作“露尾藏头”。
成语出处: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劝周公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不争我藏头露尾,可甚的知恩报恩。”
成语意思: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还指出面活动、做事、讲话。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况是过来人,惯家儿,也不害什么羞耻。”
成语意思:露:显露。具体显示出来,指在公开场合出现
成语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伯伯不守戒律,伯母何必出头露脸,送与官打,被他燥皮,又要吃惊吃吓。”
成语意思:蹉跎:时间白白过去。指仕途不得志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今置身青云,渠尚蹉跎仕路,何不一引乎?”
成语意思:捣鬼,无中生有的挑拨。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成语出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成语意思:餐食日霞,吸饮沆瀣。指超尘脱俗的仙家生活。
成语出处:明 单本《蕉帕记 幻形》:“翦雪披霜号九尾,餐霞吸露历千秋。”
成语意思: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俘虏。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成语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
成语意思:说话东扯西拉
成语出处:柯蓝《浏河十八弯》:“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发癫,想起去查账了。”
成语意思:一闪而过的电光,日出以前的露水。比喻存在不久的事物。
成语出处:《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成语意思:斗斛:古代容量单位,1斛=10斗,1斗=10升;禄:官员的俸给。微薄的薪俸
成语出处: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成语意思: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成语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成语意思:传闻:非亲身经历出自他人之口的消息。指社会上互相传告的消息
成语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种种》:“道路传闻,尚有假借取缔与指导名义,摧残合法组织,箝制正当言论,拘捕热血青年。”
成语意思:侧目:侧目而视。在路上相遇,不敢交谈,以目示意。形容政治黑暗暴虐
成语出处:《元史·阿鲁诨萨理传》:“所在囹圄皆满,道路侧目,无敢言者。”
成语意思:形容大大小小的一串东西高低不齐地挂在一起,显得很累赘,不利落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藉藉:杂乱众多的样子。形容社会上纷纷互相传告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5回:“执事胸中方略,非局外人所能窥,而道路藉藉,或谓执事者将循政府之意,而从事于武力解决。”
成语意思:头角:指人的气概与才华;露头角:比喻人显露才能。比喻人很好地显露了一回才能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