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成语意思: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穷达》:“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
成语意思: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成语出处: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四折:“休道你兄弟不伏烧埋,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来;若不打,这顽皮不改。”
成语意思:迹:痕迹,踪迹。改变行踪,隐蔽姓名
成语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诇约》:“都归欲界,轻财任侠,也属微尘,虽已变迹埋名,还要弃家访道。”
成语意思: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成语意思: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成语出处:《南史 吕僧珍传》:“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成语意思: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9回:“即将所有金银犒赏三军,涕泣起行,退居濮州雷夏泽中,变姓埋名,农樵为乐。”
成语意思:指就地迅速转手买卖,从中牟利。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杀人埋尸,发冢盗墓。泛指行凶作恶。
成语出处:《文选 孙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椎埋穿掘之党,阡陌成群。”张铣注:“椎埋,谓劫杀人而埋之;穿掘,谓发冢而取物。”
成语意思:伦:同辈。超越同辈,无人可比。南朝齐·谢赫《毛惠远》:“出入穷奇,纵横逸笔,力遵韵雅,超迈绝伦。”亦作“超然迈伦”。宋·许顗《彦周诗话》:“东坡《海南诗》、荆公《钟山诗》,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
成语出处:南朝齐·谢赫《毛惠远》:“出入穷奇,纵横逸笔,力遵韵雅,超迈绝伦。”
成语意思:比喻以一个人的灵魂去换取荣誉、地位等
成语出处:马识途《清江壮歌》第七章:“他们竟妄想用这一张纸充当贺国威的卖身文契,要他出卖灵魂,出卖自己终生信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自己的母亲——中国共产党。”
成语意思:见“超迈绝伦”。
成语出处:宋·许顗《彦周诗话》:“东坡《海南诗》、荆公《钟山诗》,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
成语意思:得:贪得;放:释放。收受贿赂,私放嫌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你做公差所干何事?若非用计谋死,必然得财买放,有何理说?”
成语意思:得到好处或实惠卖弄乖巧
成语出处: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真是名利双收,得了便宜卖了乖,再也没有这么美的事了。”
成语意思: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成语出处:曹禺《日出》第三幕:“在地狱一般的宝和下处,充满着各种叫卖、喧嚣、女人诟骂、打情卖笑的声浪。”
成语意思:典当身体,出卖性命。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就典身卖命,也酬谢师恩。”
成语意思:谓卖友求荣。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瓜步山楬文》:“贩交买名之薄,吮痈舐痔之卑。”
成语意思:同“买贱卖贵”。
成语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者,阳崔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成语意思:犹言法则标准。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授曲》:“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
成语意思: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成语出处: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序:“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