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改:改换;容:神色;更:更改;貌:相貌。指变了神色或模样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学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成语意思:改、易:改变;容、貌:神色、相貌。变了神色或模样。
成语出处:《庄子·德充符》:“‘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成语意思:采用时兴的方式或时髦的款式,指追上潮流的特性或性格,迎合当时最流行的风尚
成语出处:朱自清《重庆行记》:“三十年就靠那一件衣服,他是不是赶时髦。”
成语意思: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同“根深叶茂”。
成语出处:《艺文类聚》卷六九引汉 刘安《屏风赋》:“根深枝茂,号曰乔木。”
成语意思:貌:容貌。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范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陈同知启》:“古心古貌,读前辈未见之书。”
成语意思:树的根部壮大粗实,枝叶就繁茂旺盛。比喻根基坚牢,发展前景就不可限量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但能养精神,调元气,吞津液,液精内固,乃生荣华,喻树根壮叶茂,开花结实,胞孕佳味,异殊常品。”
成语意思:比喻喜欢别人吹捧,喜欢听奉承讨好的话语。
成语出处:《北史·熊安生传》:“宗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毫:细毛。一丝一毫也不侵占。形容非常廉洁或守纪律。
成语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广汉士女》:“纯独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叹,表闻三司。”又《南中志·宁州》:“广汉郑纯,独尚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咏,表荐无数。”
成语意思: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成语出处:宋·苏轼《答张文潜书》:“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
成语意思:见“厚貌深情”。
成语出处: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小娥厚貌深辞,聪明端特,煤炼指跛足,誓求真如。”
成语意思:见“火冒三丈”。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五章:“当自成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骂了一声:‘该死!’”
成语意思:蓬心:蓬草的心狭窄而弯曲,比喻见识浅薄。指虚有其表
成语出处: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而叩其女学,则花貌蓬心,瞢无所识。”
成语意思: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成语意思:见“鸿毛泰山”。
成语出处:郭沫若《战声集·〈归国杂吟〉之三》:“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
成语意思: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成语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成语意思:见“厚貌深情”。
成语出处:清·陈梦雷《绝交书》:“指天誓日,厚貌深文,足以动人。”
成语意思: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列御寇》:“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
成语意思: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成语意思:年幼不明事理的女孩子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为了一个黄毛丫头,就那么愤世嫉俗,真是小题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