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2回:“我与道友未有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
成语意思:半面:见过面;旧:原先,引申为旧友。指只见过一面的旧交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
成语意思:以之比喻因嫉妒而避不见面。
成语出处:汉武帝同时宠幸尹夫人与邢夫人,诏二人不得相见。尹夫人向武帝请求见邢夫人。相见后,尹夫人“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见《史记 外戚世家》。
成语意思:不看僧面看佛面。
成语出处:草明《乘风破浪》十七:“你不念僧面念佛面啊,人家老大娘都把你想坏啦。”
成语意思: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真正要八面圆通,十二分周到,方能当得此任。”
成语意思: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成语出处:隋 王通《中说 立命》:“琼曰:‘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琼闻之,德不在年,道不在位。’”
成语意思:犹不识时务。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四九回:“原来毛仲义五更时,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却带了若干做工公的来捉解珍解宝。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正中了他的计策,分说不得。”
成语意思: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成语出处: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成语意思:羞:羞耻。不把面对面的批评当作羞侮。表示原意倾听别人的批评。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君子不羞当面,我有什么弊病处。
成语意思:面墙:面对墙壁,一无所见。形容不学习而无知
成语出处:《尚书·周官》:“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成语意思: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
成语出处:见“尝胆卧薪”。
成语意思:春风:比喻笑容。形容情绪愉快;满脸高兴的样子。也作“满面春风”。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四折:“春风满面乐醄醄,一声长笑海山高。”
成语意思: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成语出处:清 陈维崧《河传 虞美人花》词:“楚歌四面,战旗一片,岁岁江东。”
成语意思: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这种遗恨缠绕心头,永远不能逝去。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成语意思:死亡的别称。
成语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郑友过一冢,驻马而吟,久不得属,冢中人续之曰:‘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
成语意思: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成语意思:搓:手相摩;绵:丝绵;絮:棉絮。搓揉丝绵,撕扯棉絮。形容大雪纷飞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9回:“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的雪,下得将有一尺厚,天上仍是搓棉扯絮一般。”
成语意思:形容下大雪。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恰便似粉妆成殿阁楼台,有如那挦绵扯絮随风洒。”
成语意思:缠绵:纠缠不已,无法解脱。形容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也指沉溺于男女之事。
成语出处:《宋史 十八朝演义》第二十回:“偏李妃生起病来,缠绵床褥,一病不起,竟尔去世。
成语意思:缠绵:情意深厚;第:床上的席子。指沉溺于两性之事
成语出处:梁启超《新民说》第17节:“弱冠而后,则又缠绵床第,以耗其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