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静静地深思。
成语出处:魏巍《路标》:“在沉思默想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一种深沉有力的呼喊。”
成语意思:思:考虑。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指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如此剀切劝谕,奢侈之风,自可渐息。”
成语意思: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成语意思:鞭策愚顽,磨砺迟钝。极言勉力奋进。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我可也为甚的甘受贫,不厌勤,抵多少策顽磨钝,也只为不如人,学做儒人。”
成语意思: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无法昭雪。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
成语出处:唐 于逖《灵应传》:“潜遁幽岩,沉冤莫雪。
成语意思:粉:香粉。涂脂抹粉,刻意打扮
成语出处:清·秋瑾《精卫石》序:“呜呼!尚凡以搽油抹粉,评老束足。”
成语意思: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无法辩白,不能弄清。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
成语出处:宋 张商英《鄂州谢上表》:“虽有沉冤,莫能往诉。”
成语意思:形容准备动武,准备动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游记》第二二回:“那大圣护了唐僧……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就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
成语意思:指化妆打扮。今亦用于形容掩饰、遮盖。
成语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9回:“每日起来,搽脂抹粉,那脸上的烟色,还可遮得过去。”
成语意思:擦:涂;脂:胭脂;抹:揩;粉:香粉。涂脂抹粉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原来这海马周三,名叫周得胜,便是那年被十三妹姑娘刀断钢鞭,打倒在地,要给他擦脂抹粉,落后饶他性命,立了罚约的那个人。”
成语意思:见“雕虫末技”。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答翁东厓总制书》:“俟公破虏功成,当以向时雕虫末伎,作为铙歌鼓吹曲,以继《采芑》《江汉》之余响。”
成语意思:画画或写文章在重要部分多花笔墨;着意下功夫。也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抓住关键。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的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成语意思:亦作“雕虫末伎”。犹言雕虫小技。
成语出处:清·纳兰性德《赋论》:“即诗赋一道,犹可以见贤人君子之用心,若遂薄之为雕虫末技,吾未见扬雄之《法言》、《太玄》可直驾《离骚》而上之。”
成语意思: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0回:“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手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成语意思: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成语意思:形容法力高强。
成语出处:陶牧《七夕和儆庐仍用征字韵》:“道高魔重文驱疟,海涸桑枯路未平。”
成语意思: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
成语意思:同“蹈矩循规”。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与严介溪相公书》:“其如某最迂阔樗散,徒有蹈矩践墨之小节,本无经时理物之长才。”
成语意思:犹言掂斤播两。
成语出处:明·朱有燉《小桃红》第一折:“他更有截长补短的钉人钉,掂斤抹两的称人秤。”
成语意思:谓盲目地四处求索。
成语出处:宋·朱德《答廖子晦》:“盖性命之理虽微,然就博文约礼实事上看,亦甚明白,正不须向无形象处东捞西摸,如捕风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