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且闾阎凡品,何独识哉?苟望尘僄声而已矣。”
成语意思:卤:通“橹”,大盾。血流成河能把大盾漂浮起来。形容杀人很多
成语出处:西汉·贾谊《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成语意思:流的血多得能把舂米的木棰都漂浮起来。杵:旧时舂米的短木棰。
成语出处:《尚书 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成语意思:虚无:虚幻不实。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不可捉摸
成语出处: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渺似的。”
成语意思:比喻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方船济乎江,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者,必无怨色。”
成语意思: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成语意思: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刻板地照着做。
成语出处:《诗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论事,依葫芦画瓢,就会写成:一条搭肩六尺长,劳动一天沾了灰。”
成语意思:饿殍:饿死的人。郊外有饿死的人。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陆贽《祭大禹庙文》:“邦无宿储,野有饿殍。”
成语意思:见“坠茵落溷”。
成语出处:《梁书·儒林传·范缜传》:“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
成语意思: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成语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成语意思: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成语出处:《汉书 中山靖王胜传》:“夫众喣漂山,聚蚊成雷。”
成语意思: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成语出处:《后汉书 第五伦传》:“众喣飘山,聚蚊成雷,盖骄佚所从生也。”
成语意思:空头:有名无实的;支票:向银行取款或拨款的票据。指有名无实的支票;不能兑现。现多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或保证。
成语出处: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他们以为放出一个‘九年预备’的空头支票,可以缓和空气。”
成语意思: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多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成语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到了次日,老残起来,见那天色阴得很重,西北风虽不甚大,觉得棉袍子在身上有飘飘欲仙之致。”
成语意思: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