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同“白袷蓝衫”。
成语出处:宋 谢翱《送袁太初归剡原》诗:“风帆送客到夷州,白帢青衫谈不朽。”
成语意思: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成语意思:白恰:尖顶无檐的白布帽;青衫:青色袍衫。指没有取得功名的士人
成语出处:宋·谢翱《送袁太初归剡原》:“风帆送客到夷州,白恰青衫谈不朽。”
成语意思:见多识广,学识博大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赞》:“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成语意思: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成语出处:《晋书 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成语意思:熙:光明;洽:谐和。指国家接连几代太平安乐。
成语出处:汉·班固《东都赋》:“至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张铣注:‘熙:光明也。洽:合也;言光武既明,而明帝继之,故曰重熙累洽。”
成语意思:同“雕肝琢肾”。
成语出处:清·冯桂芳《寄丁中丞粤中》诗:“雕肝掐肾亦小技,非公所喜非我为。”
成语意思: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成语出处:汉 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启发篇章,校理秘文。”
成语意思:洽:广博。看的广,听的多。形容见识广博。
成语出处:唐·杨炯《百泉县令李楚才神道碑》:“雄才壮思,首九奏而和八音;广见洽闻,披五年车而诵三箧。”
成语意思:同“汗流浃背”。
成语出处:《汉书·王陵传》:“[周勃]汗出洽背,愧不能对。”
成语意思:汗出甚多,湿透衣服。形容极其惶恐羞愧。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顷贤郎至,辱华翰奖借,烂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读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成语意思:同“汗流浃背”。
成语出处:《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成语意思:汗流浃背,两腿颤抖。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 陆游《跋韩立道所藏兰亭序》:“虽单于不觉自失,况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
成语意思:高行脱俗、广见博闻之士。
成语出处: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经籍会通四》:“又如畸流洽客,领异拔新,时出一编,人所未睹。”
成语意思:洽:协商;嫌:猜疑。指双方密切协作,相互信任
成语出处:唐·韩愈《顺宗实录》第一卷:“于父子之间慈孝,交洽无嫌。”
成语意思:能用手指掐算。指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成语出处: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大家都说老鼠能掐会算,老鼠算到有灾难,早就逃走了。”
成语意思:指知识和见闻广博。
成语出处: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玄敬当时最以洽博多闻称,不知何所据而云然。”
成语意思:恰:正好。办事、说话正好达到最适当的地步。
成语出处:清 王士禛《带经常诗话》:“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触及。”
成语意思:乘机会从中捞好处。
成语出处:元 武汉臣《老生儿》楔子:“与我一百两钞,着我那姐夫张郎与我,他从来有些掐尖落钞,我数一数……则八十两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