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傲慢藐视一切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他当红的时候,是傲睨一切的,多少同寅,没有一个在他眼里的。”
成语意思:急于要报仇雪恨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踌躇千百万遍,终是报仇心切,只得宁耐,看个居止下落,再作区处。”
成语意思:不符合实际
成语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成语意思: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成语出处:晋·贾善翔《天上玉女记》:“遂披帷相见,悲喜交切。”
成语意思: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
成语出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张彪就像扑灭荒火一样,不惜一切地正在大搞抄家、分斗运动。”
成语意思: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成语意思:操:做。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功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
成语意思:见“刺心刻骨”。
成语出处:明·于晃《乞恩疏》:“古今人臣于忠,未有如臣父之惨烈也。臣之痛愤,刺心切骨,何时可已!”
成语意思:指处事过于急切。
成语出处:闻一多《论文艺的民主问题》:“我个人看来,目前的民主运动的确战斗性不够,也许有些老辈人认为操之过切,反而不好。”
成语意思:洞察:看得很清楚。对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
成语出处: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成语意思:窃:盗取。形容坏人窃取国家政权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成语意思:形容声音低微细小
成语出处:清·林觉民《与妻书》:“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成语意思:形容倾其所有。
成语出处:清 刘大櫆《赠资政大夫吴府君墓表》:“其他修祠宇、平道路、焚责券,苟有利于人,倒箧倾筐恐后也。”
成语意思:倾囊倒箧。形容倾尽其所有。
成语出处:清 嬴宗季女《六月霜 典钗》:“索将他倒箧倾囊,付质求沽尽易钱。”
成语意思: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成语出处:《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成语意思:指在必要时采取低姿态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八卷:“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入市乌龟。’曰:‘意旨如何?’师曰:‘得缩头时且缩头。’”
成语意思: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成语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成语意思:玉:贵物。钩:贱物。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
成语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清吏条陈》:“盛宣怀不过邮传部大臣耳,倘使处于总协理大臣地位,则盗玉窃钩,何事尚不可为。”
成语意思: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成语意思:扶:挽着;挈:提携,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所过州县,分毫不扰,乡村百姓,扶老挈幼,烧香罗拜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