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授:给予。古代认为男女之间不能亲手相授受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董祀妻传》:“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
成语意思:略:侵夺,强取。夺取地盘,攻战城池。指向敌方进攻
成语出处:唐·牛僧孺《守在四夷沦》:“夫四夷不守境,不过于略地侵城,是有败无亡也。”
成语意思:表示孝顺父母。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成语意思: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不认所有亲属。形容不通人情世故;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不徇私情。
成语出处:张天翼《万仞约》:“那名堂一立,就六亲不认了。”
成语意思:槛:关野兽的笼子。笼中鸟槛中兽。比喻受拘禁没有自由的人
成语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薛佛》:“其心欣欣然,若笼禽槛兽之得逸,莫我如也。”
成语意思: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成语意思:形容很孤独,没有亲属可依靠。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我家现在六亲无靠,故乡举目无亲,除叔叔外,别无可托之人。”
成语意思:让人高度敬重
成语出处: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在我们党和人民战胜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中,文艺工作者做出了令人钦佩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成语意思:礼:表示敬意。尊敬有知识的人,亲近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礼士亲贤急访求,卑辞枉驾会儒流。”
成语意思:耒耜:农具。指农事活动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王者八政,以食为本,故古者急耕稼之业,致耒耜之勤。”
成语意思:比喻胡扯或胡闹。
成语出处:曲波《林海雪原》:“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
成语意思:①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后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②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成语出处:清·张岱《陶庵梦忆·日月湖》:“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为之。”
成语意思:指如果没有自己人从中捣鬼就不会引来外人捣乱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来说我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成语意思:指没有功名意识,志在归隐
成语出处:清 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卖剑买琴,斗瓦输铜。”
成语意思: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成语意思: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
成语出处:《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苔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
成语意思:甘:美好。吃得好,睡得香。形容生活舒适安逸
成语出处:唐·陈翰《异闻集·庐江冯媪》:“媪不之异,又久困寒饿,得美食甘寝,不复言。”
成语意思:亲:父母,亲人;舍:居所。比喻客居他乡,思念亲人
成语出处: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眼巴巴望不见暮云亲舍,想人生最苦离别,他可也官差不自由。”
成语意思: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成语意思: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