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
成语出处:《淮南子 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成语意思:谓年少,年轻。
成语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成语意思: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供:供应。
成语出处:《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每天生产一至二吨,供不应求。”
成语意思:割让土地,求得和平。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成语意思:刮过耳边的秋风。比喻没有任何意义的身外之物
成语出处:《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成语意思: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成语意思: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
成语出处: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凡物之所在市也,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落。”
成语意思:藜,野菜;唅,食也。泛指饮食粗劣。亦作“羹藜含糗”。
成语出处:《文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羹藜唅糗者,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
成语意思:藜:野菜。泛指饮食粗劣
成语出处:隋 王通《中说 王道》:“越公以《食经》遗子,子不受,曰:‘羹藜含糗,无所用也。’”
成语意思:菟裘:古地名。指归老于菟裘。现指退隐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矣。”
成语意思:规求:贪求;度:限度。一味贪求,没有限度。形容贪得无厌。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侵欲无厌,规求无度。”
成语意思:雪球在雪中滚动,越滚越大。比喻越活动越发展的事物
成语出处:刘玉民《骚动之秋》第三章:“咱们没那个胃口,但可以群策群力滚雪球。”
成语意思:见“归正首丘”。
成语出处:明·宋濂《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吾出千成死至此,吾意能归正邱首,岂知死于道路。”
成语意思: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礼,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成语意思:见“归正首丘”。
成语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状》第八五回:“我昨天说叫他回去调理的话,就是叫他早点归正首邱了。”
成语意思:形容黑得很难看
成语出处:梁实秋《喝茶》:“普洱茶,漆黑一团,据说也有绿色者,泡烹出来黑不溜秋,粤人喜之。”
成语意思:缓:宽松;裘:皮衣。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腰带。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张彦之卒擐甲执兵,翼马而从。”
成语意思:好:喜爱,喜好。喜好古学而勉力追求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成语意思:裘:皮衣;羔:指小羊皮。狐皮衣服,羔皮袖子。比喻整体尚好,略有缺点。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
成语意思:见“狐裘蒙戎”。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