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
成语出处:《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成语意思:按照劳动贡献的大小领取报酬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物质的分配也要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和工作的需要,决无所谓绝对的平均。”
成语意思: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成语出处:清 钱谦益《题归太仆文集》:“推公之意,其必以聱牙诎曲不识字句者为古耶?”
成语意思:聱牙:不顺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成语意思:聱牙:不顺口;诘曲: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成语出处:清 郑相如《汉林四传 开明君传》:“有荐伏生工《尚书》,上诏中大夫晁错至其家,从七岁好口授书文,聱牙诘曲。”
成语意思: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成语出处:清 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为诗好为聱牙诘屈之语,多不自解。”
成语意思:见“鳌掷鲸吞”。
成语出处:清·宋荦《漫堂说诗》三:“至于杜之海涵地负,韩之鳌掷鲸呿,尚有所未逮。”
成语意思: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成语意思: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成语意思:并驾: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指并排套着几匹马一齐快跑。形容齐步前进;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
成语出处: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附会》:“是以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并驾齐驱,而一毂统福。”
成语意思: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
成语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逸民》:“濯裘布被,拔葵去织。”
成语意思: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
成语出处:见“避难就易”。
成语意思: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成语出处: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成语意思:辔:驾驭牲口的缰绳;齐驱:一齐快跑。几匹马并排拉着车一齐奔跑。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高低
成语出处:郭沫若《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墨家差不多完全扬弃了神鬼的尊崇,而和名家并辔齐驱地突入于辨论的明察与客观世界的解剖。”
成语意思:指传情逗趣。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邯郸记 极欲》;“只有教坊之女,搅筝琶,舞《霓裳》,乔合生,大迓鼓,醉罗歌,调笑令,但是标情夺趣,他所事皆知。”
成语意思:形容病愈很快而且彻底
成语出处: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十章:“可是,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慢慢儿地养着吧,急也没用。”
成语意思: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成语出处: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成语意思:抱:存在心里;抱屈:受委屈;衔:含;衔冤:含冤。指心怀委屈和冤枉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上卷:“这三个功臣,抱屈衔冤,诉于天帝。”
成语意思:别人摒弃的我拿来。指不与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
成语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任安》:“性以洁白为治,情以得志为乐,性治情得,体道而不忧,彼弃我取,与时而无争。”
成语意思:指竞争高下。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