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杜鹃鸟的叫声很象“不如归去”。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也表示消极求退。
成语出处:宋 梅尧臣《杜鹃》诗:“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成语意思:指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成语出处:参见“卑身贱体”。
成语意思: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成语出处:叶圣陶《未厌集 苦辛》:“‘拜年’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趋新。”
成语意思:标:检举;异:特别的。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有创见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秦妃子既能标新取异,剪彩为花,与湖山增胜。”
成语意思:避:避开;趋:奔赴。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成语出处:宋 王观国《学林 祠卜》:“以此知曾参不入胜母,汉祖不留柏人,避凶趋吉,所不可废。”
成语意思: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具有特殊的情调或趣味。
成语出处:清·周亮工《读画录·张损之》:“损之此幅,别有风趣,反恐清言未必臻此。”
成语意思: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成语出处:清 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一旦竟成其名,史书及府县志纪录则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后,人人变色动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学士、铁尚书者也。”
成语意思: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成语意思:谓行有准绳,循法度。
成语出处:清·冯桂芬《复庄卫生书》:“以彼其文,岂不周规折矩,尺步绳趋,侍乎否否乎?”
成语意思: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成语意思:残:残暴。秽:污秽,比喻恶势力。清除社会上的残暴、腐朽势力。
成语出处:《后汉书·梁统传》:“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待。”
成语意思:除:去掉;祛:除去;暴:凶暴。铲除残暴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专一除残祛暴,济困扶危。”
成语意思:侧:不正;艳:艳丽。文词艳丽而流于轻佻
成语出处:《雅言杂录》:“少敏悟,薄行无检幅,多作侧词艳曲。”
成语意思: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
成语出处: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成语意思: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的弯曲。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成语意思:坚:坚固的车子;良:好马。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形容生活豪华。
成语出处:《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
成语意思:持:拿;禄:薪俸;取容:取悦。指为保住职位而去取悦别人
成语出处:宋·秦观《李固论》:“其大臣如张禹、孔光辈皆持禄取容,偷为一切之计。”
成语意思:秋天过去,春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羊》:“春来秋去泉东泻,芳颜不似前潇洒。”
成语意思:瑕:玉上的疵点,缺点,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呵,吹毛取瑕,次骨为戾。”
成语意思:驱:快跑;长驱:策马快跑。迅速向很远的目的地前进。形容进军迅猛顺利,所向无敌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未到汉口,传说元将兀良哈歹统领精兵,长驱而入,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