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语本《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成语意思: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
成语出处:《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也。”
成语意思: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燕雀处一屋之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火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将及也。”
成语意思:指真实的,毫无疑问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他还是的的确确的一位候补县太爷呢,还是个老班子,不然,早就补了缺了。”
成语意思:见“断圭碎璧”。
成语出处:清·叶廷琯《吹网录·二础云麾碑》:“余近得拓本,字虽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断珪缺璧,弥见珍奇。”
成语意思: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杜:关上。关上大门,不再打扫庭院路径。指闭门谢客,清静自适
成语出处:《魏书 逸士传 李谧》:“杜门却扫,弃产营书。”
成语意思:阙疑: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不下判断。多听一听别人的言论,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暂不下判断。也指知识渊博而治学严谨。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成语意思:形容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怕不待的一确二,早招承死罪无辞。”
成语意思: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如今人持择言语,丁一确二,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诚。”
成语意思:拊:拍击;髀:大腿。拍打着大腿,像雀儿欢跳一样。形容非常欣喜的样子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抚髀雀跃而游。”
成语意思: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
成语出处:唐·韦庄《和集贤侯学士分司丁侍御秋日雨霁之作》诗:“洛岸秋晴夕照长,凤楼龙阙倚清光。”
成语意思:谓武器破损残缺。语本《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成语出处:《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成语意思:象野鸭那样快跑,象鸟雀那样跳跃。形容十分欢欣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 卢照邻《穷鱼赋》:“渔者观焉,乃具竿索,集朋党,凫趋雀跃,风驰电往。”
成语意思:指责过错,针砭缺失。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阙;退则端诚杜私,知无不为者。”
成语意思: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斟,莫待他花残月缺。”
成语意思:阖:关闭;却:拒绝,停止;却扫:谢客。关上大门,不再打扫庭院路径。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成语出处:汉·王粲《寡妇赋》:“阖门兮却扫,幽处兮高堂。”
成语意思:恢复年轻,长生不老。
成语出处:南朝·宋·颜延之《庭诰文》:“炼形之家,必就深旷,反飞灵,糇丹石,粒芝精,所以还年却老,延年驻彩。”
成语意思: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祸事临头还不知道。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苑 正谏》:“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成语意思:(螳螂准备捕蝉)黄雀在后面准备啄螳螂。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苑 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