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惶惶:恐惧不安的样子;终:完。惊慌恐惧得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到极点。
成语出处:郭沫若《我怎样写和》:“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成语意思:见“黑家白日”。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萧队长黑价白日地工作。”
成语意思:不分昼夜,整天整夜。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三八回:“贾母笑道:‘明日叫你黑家白日跟着我,我倒常笑笑儿,也不许你回屋里去。’”
成语意思:糊口:本是喝粥的意思。度日:过日子。勉强维持生活,打发日子。
成语出处:《五代史评话 梁史》:“但是小生自小兀坐书斋,不谙其他生活,只得把这教学糊口度日,为之奈何?”
成语意思:《易纬干凿度》卷下:“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后因以“河清三日”为升平祥瑞的预兆。
成语出处:《易纬乾凿度》卷下:“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吾圣主始生,此河清者三日。黄河清,圣人出,今果然矣。”
成语意思:见“黄人守日”。
成语出处:宋·宋祁《春帖子词·》:“青帝回风还习习,黄人捧日故迟迟。”
成语意思:①谓太平盛世。②比喻众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场合。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太平诏书》:“尧、舜化日光天,由为君能正;禹、稷身显后狂,由为臣能正。”
成语意思: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成语出处:明 屠隆《彩毫记 宫禁生谗》:“叵耐狂生诗太狂,只愁谤语外传扬,但凭换日偷天手,难免嘲风弄月殃。”
成语意思:《太平御览》卷八七二引《符瑞图》:“日,二黄人守者,外国人方自来降也。”后遂以“黄人守日”比喻朝政清明,国力强盛。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八七二引《符瑞图》:“日,二黄人守者,外国人方自来降也。”
成语意思:指日高三竿;天已大亮;时候不早了;也作“日上三竿”。
成语出处:《南齐书 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
成语意思:犹言挥戈反日。
成语出处: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总然借挥日阳戈,难挽西飞箭。”
成语意思:白天和黑夜;整日整夜。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工作队和农工会,黑天白日,川流不息地有人看望。”
成语意思:犹言旋转乾坤。
成语出处: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
成语意思:犹大天白日。指白天。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下一:“如今的时新,黄天焦日,男的女的在一起,嘻嘻哈哈,像个什么?”
成语意思: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成语出处:金 长筌子《西江月》词:“返照壶天日月,休言尘世风波。”
成语意思:见“回天倒日”。
成语出处: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贴赘说》:“则回天挽日之功,皆出宪台起死嘘枯之赐矣。”
成语意思:回:旋转。比喻权势力量极大,能扭转极难挽回的局势
成语出处:《旧唐书·王义方传》:“虽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日之威,方斯更劣。”
成语意思: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
成语出处:唐 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成语意思:无日:没有多少日子。指灾祸很快就会来到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成语意思:精:精神,精力;精诚:至诚;贯:用绳子穿起来,引申为贯通。形容极端忠诚
成语出处:元·白朴《沁园春·十二月十四日为平章吕公寿》:“把金汤固守,精诚贯日,衣冠不改,意气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