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
成语出处:宋·晁补之《北渚亭赋》:“其下陂湖汗漫,葭芦无畔,菱荷荇藻,蘅荃杜茝,众物居之,浩若烟海。”
成语意思:谓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语本《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成语意思: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吴玉章《辛亥革命》:“当变法的诏书一道道地传来的时候,我们这些赞成变法的人,真是欢欣若狂。”
成语意思:欢喜得好像发疯一样。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郭沫若《怎样使双十节更值得纪念》:“武汉三镇的人真是欢喜若狂,一直热闹了一个通夜。”
成语意思: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成语意思: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成语出处:《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成语意思:指道义上的往来。
成语出处:《庄子·山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成语意思: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成语出处:汉 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雠。”
成语意思:疾:憎恨;恶: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成语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若仇。”
成语意思:见“嫉恶如仇”。
成语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公一时忠愤激发,嫉恶若仇,容或偶为此语,揆其心术,仍不失为磊落光明。”
成语意思:举:全;狂:疯狂。指全国上下群情振奋;纵情欢乐不能自已;都像疯狂了似的。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成语意思:诫:警戒;豫:通“预”,预先。指事后有所警戒不如事先有所防备
成语出处:《国语·晋语一》:“诫莫若豫,豫而后给。”
成语意思:下棋子好像有预断。比喻行事沉着果断
成语出处: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成语意思:凌:侵犯;欺侮。依仗自己的强大或者人多去欺压弱小者。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成语意思:济:帮助。锄:铲除。帮助弱者,铲除强暴。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8回:“这不平之气,个个有的,若没个济弱锄强的手段,也只干着恼一番。”
成语意思:谓明确一致。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惠帝纪》:“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成语意思:兼并弱国,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
成语出处:《尚书 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成语意思:济:救助;弱:弱小。指救助弱小危难的人
成语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7回:“如此富贵之时,又昔修桥砌路,济弱扶危。”
成语意思:弱:弱小;倾:倒塌,比喻境遇困难。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
成语出处:明 刘基《沁园春》词:“江左夷吾,关中宰相,济弱扶倾计甚长。”
成语意思: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成语出处:孙武《孙子 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