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成语意思: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成语意思: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成语出处: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成语意思: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成语意思: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
成语出处:康濯《春种秋收》:“这事儿是风吹云散,往后谁也不许提啦!”
成语意思:散:分散。风吹过,雨飘散,踪迹全消。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飘零离散
成语出处:晋·左思《蜀都赋》:“饮御酣,宾旅旋,车马雷骇,轰轰阗阗,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之间。”
成语意思:轻风流动;云彩散开。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轶。
成语出处:汉 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成语意思: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成语意思:同“分星擘两”。
成语出处:老舍《牛天赐传》二十:“更使他惭愧的是,他分三别两,谁的是谁的。”
成语意思: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1卷:“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成语意思:冯谖:冯驩,战国时孟尝君的门客;窟:窝。比喻为安全设置多处藏身之地或采取多种避祸之策
成语出处: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深蒙薛公折节之礼,而无冯谖三窟之效。”
成语意思:同“风流云散”。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成语意思:《广陵散》已失传。常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成语意思: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成语出处:《诗经 唐风 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成语意思:比喻时常发生
成语出处: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牛奶,鸡汤之类,为了医生所嘱也隔三差五地吃着。”
成语意思:顾:照顾。顾到这儿顾不了那儿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以后可还再顾三不顾四的不了?以后可还单听叔叔的话,不听婶娘的话不了?”
成语意思:指衙门办事往往先紧后松,有始无终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14回:“常言道:官无三日紧。过了几年之后,这事便懒散了。”
成语意思:犹言举一反三。
成语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序》:“进无方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反三之慧。”
成语意思:皈依:归顺,依附;三宝:指佛、法、僧。指信奉佛教,遵守戒律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9卷:“今吾事已毕,少不得皈依三宝,以了终身。”
成语意思:喙:嘴。嘴长三尺。形容人善于辨说。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徐无鬼》:“丘愿有喙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