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戤:依靠;囤:盛粮食的器物。依着米囤挨饿。比喻守财自苦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徒然守着他,救不得饥饿。真是戤米囤饿杀了。”
成语意思:皆:都;可:能。罪大恶极,全国人民都说他该杀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
成语意思:格:打;格杀:打死;不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成语出处:《后汉书·刘盆子传》:“皆可格杀。”
成语意思:见“格杀勿论”。
成语出处:清·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洋人入其界者,登时格杀弗论。”
成语意思:见“格杀勿论”。
成语出处: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清政府以‘格杀无论’对付人民,人民也以‘格杀无论’对待卖国贼。”
成语意思:格:打;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成语出处:清 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驶近夷路,概行追击,倘敢逞凶拒捕,格杀勿论。”
成语意思:厦:大屋子。有很多宽敞的屋子。形容受到保护、得到周济的人很多。
成语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成语意思:厦:大房子;荫:遮蔽。指像大房子可以遮风蔽日那样给人们以保护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力命》:“进其茙菽有稻粮之味,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
成语意思:见“高楼大厦”。
成语出处:元·杨暹《刘行首》第四折:“师父,此处索是幽静,弟子不恋高堂大厦。”
成语意思: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
成语出处:宋·陆游《谢曾侍郎启》:“毁车杀马,逝从此以径归;卖剑买牛,分余生之永已。”宋·陆九渊《与陈倅书》:“元晦虽有毁车杀马之说,然势恐不容不一出也。”
成语意思:比喻极其渺小。
成语出处:清·各邦额《夜谭随录·宋秀才》:“宋阴念一身蜩寄世间,真如恒河一沙,沧海一粟。”
成语意思:恒河:南亚大河,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佛教语,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而无法计算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夫死生转毂,因果循环,如恒河之沙,积数不可以测算。”
成语意思:在沙上画地图,聚米为山谷,指画军事形势,运筹决策。
成语出处:清 钱谦益《李秀东六十寿序》:“[余]与之规舆图,讲战守,画沙聚米,方略井然。”
成语意思:指多如恒河沙数的佛世界。语本《金刚经·一体同观分》:“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成语出处:语出《金刚经·一体同观分》:“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南汉·张瀛《赠琴棋僧歌》:“河沙世界尽空空,一存寒灰冷灯畔。”
成语意思: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
成语出处:唐·褚遂良《论书》:“用笔当如锥画沙,如沙印泥。”
成语意思:好:喜爱;恶:讨厌,憎恨。爱惜生灵,不喜杀生
成语出处:《旧唐书·姚崇传》:“陛下好生恶杀,此事请不烦出敕,乞容臣出牒处分。”
成语意思:彼此之间互相残酷地厮杀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天下之人,互相残杀。”
成语意思:谓放弃残暴和屠杀的行为。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成语意思:用别人的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人。
成语出处:明 汪廷讷《三祝记 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成语意思:见“借刀杀人”。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本事。”